腰痛主要是因脊柱關節及附屬的肌肉、韌帶發生了畸形、炎癥、腫瘤等病理改變而引起的。這些病理改變除了引起疼痛外,還可以引起姿勢異常,因此根據姿勢變化進行分析,可以對病因、病情作出初步判斷。
觀察腰痛病人姿勢,應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讓病人脫去外衣,采取立正姿勢,自頭頸至臀部及雙下肢作全面觀察。必要時,讓病人活動腰部或走、蹲、前屈、后伸、側彎、轉體、上床及翻身等動作,進行觀察。
急性腰扭傷病人,腰部肌肉收縮,看上去狀如木板,稱為“板狀腰”。脊柱常常向一側彎曲,用手扶腰行走,坐下緩慢,上床困難。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一側肩膀聳起,臀部撅高,下肢跛行。
腰椎管狹窄癥的病人,常取略向前彎腰的姿勢走路,走不多久就要蹲下休息,而騎自行車卻很少受影響。
脊柱骨關節炎病人,常大腹便便,挺胸凸肚,兩眼高視。
腰椎滑脫及腰椎胸化的病人,肋骨與髂嵴距離較小,腰部顯得短。
青壯年駝背多見于強直性脊柱炎,老人駝背絕大部分是由于骨質疏松,椎體塌陷、椎間盤退變壓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