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guān)如是
從小聽得成語故事,很佩服一個人,就是毛遂。佩服他的勇氣,勇氣是很多成年人沒有的東西。
毛遂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戰(zhàn)國時期有四公子,其中有一人是平原君趙勝。毛遂就是趙勝的門客。
在古代,甚至在現(xiàn)代,有權(quán)力的人身邊都有很多能人或者狗腿子。這其實就屬于門客。
平原君趙勝也養(yǎng)了一幫門客,平安無事的時候,可以用來打發(fā)時間,可是一旦有事情出現(xiàn),就是這些門客出頭的時候。
秦國的國家實力強大,準備吞并諸國。兵臨城下在趙國邯鄲的時候,趙國國君開始慌了,想著讓自己的弟弟平原君去向別的諸侯國求救,準備聯(lián)合起來抗秦,至于抗秦盟主就是楚國。
收到消息的平原君準備在自己數(shù)十人的門客中,挑選二十人隨自己一同前往。可是挑來挑去只挑中了十九人,就是湊不齊二十個人。
可能平原君有強迫癥,他一定還要再挑出來一個。這時候,默默無聞的毛遂跳了出來,愿意和平原君一同前往諸國。
平原君大為不解,問毛遂來到趙國幾年的時間?毛遂回答已經(jīng)三年了。
平原君認為毛遂三年的時間,都沒能讓主君注意到,應(yīng)該只是一個來騙吃騙喝的,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才華。
毛遂面對平原君的質(zhì)疑,主君手下能人頗多,我并不是沒有本事,只是沒有在人群展示過自己的本事,這一次就讓我隨著主君展示自己的能力吧。
平原君認為毛遂很有勇氣,所以帶著毛遂以及其他十九人,一起出發(fā)前去諸侯國。
這一路的時間里,毛遂和眾人談話之間胸有丘壑,讓隨行的門客大為震撼,也讓懷疑他能力的平原君刮目相看。
到了楚國后,平原君求見楚王,可是楚王始終沒能下定決心抗秦。
此時的毛遂帶著劍,走到平原君身邊說:“明明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怎么說了一上午,還沒有結(jié)果?”
楚王大怒,生氣毛遂的無理。
毛遂拔劍對著楚王:“楚王你今天可以斥責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可如今你的性命在我的手里,我的主君還沒有斥責我,你憑什么斥責我?這一次抗秦,不是為了我們趙國,而是為了楚國。”
楚王被毛遂的話打動,決定合縱抗秦。
回到趙國后,平原君感嘆毛遂的勇敢和能力,認為毛遂的三寸之舌,要強過百萬大軍。將毛遂封為上賓。
第二年,燕國帶兵前來攻打趙國,趙王看重弟弟門下的毛遂,讓毛遂帶兵退敵。
毛遂直言自己沒有做三軍將才的能力,而趙王認為毛遂只是在謙虛,要毛遂率兵出征。
毛遂沒有辦法推脫,只好上陣殺敵。毛遂確實沒有統(tǒng)領(lǐng)三軍的能力,這一戰(zhàn),趙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毛遂身為此次出征的將領(lǐng),認為自己無顏再見趙人,避開了所有的人,進到了山林里。
進入山林的毛遂,看著萬籟俱寂,最終敵不過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帶兵千萬,歸家?guī)兹耍@樣的愧疚壓垮了毛遂,毛遂選擇自盡在山林之中。
此時的毛遂,不過是自薦的第二年。
或許當初的毛遂自薦,就是抱著不死不休的勇氣。那一次如果失敗,不過連累自己一人早死。而這一次,眾多兵馬死在自己的沒有能力之下,害了那么多人,偏偏自己活下來了。
毛遂的死,是情理之中。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zhuǎn)發(fā)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