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賴耶識
因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一句“與士大夫共天下”,宋朝的奸臣如春筍一樣全部冒出了頭。
歷朝歷代的奸臣都是屈指可數,只有宋朝,那才叫一個車載斗量,每一任皇帝的任上,都有一位遺臭萬年的奸臣。
蔡京的嶄露頭角,是在宋神宗時期。
宋神宗時期,身為皇帝的宋神宗對法家很感興趣,對王安石的治國理念十分贊嘆,所以提拔王安石為宰相。因為此時的北宋內憂外患,財政短缺,宋神宗和王安石一拍即合,決定變法,以圖改革。
歷朝歷代的改革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諸位臣子需要各自站隊,支持與否。
此時的蔡京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一眼看穿宋神宗變法意志堅定,所以高舉大旗支持變法,得到了皇帝宋神宗的青眼。
可是改革半路崩殂,因為宋神宗去世了,上位的宋哲宗剛剛十歲,所以權利都在太皇太后高氏手中。
高氏是一個保守的人,所以改革堪憂。此時的蔡京及時轉投司馬光門下。因為司馬光在改革中的角色是守舊派,蔡京這么做得到了司馬光的贊賞。
不得不說,蔡京這種感知危險墻頭草的行為,真的是太及時了。
宋哲宗親政后,決定延續父親的遺志,繼續改革,蔡京再一次轉投改革派的門下。兩面三刀讓蔡京玩個明白。
能夠在諸位成精的大臣面前立足,可見蔡京雖然投機取巧,卻是個能干的官吏。
宋哲宗壽不假年,也猝然崩逝了,沒有子嗣的宋哲宗,只能尊皇太后懿旨,將宋哲宗的弟弟立為皇帝,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繼位,本來蔡京步步高升成了翰林學士,卻被宰相等人不喜,發配杭州。
為了重返權力中樞,蔡京百般討好此時正在杭州出差的宦官童貫。蔡京雖然一直浸淫權利,可是蔡京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書法。
也是因為蔡京的書法,所以被童貫引薦給宋徽宗,宋徽宗也想繼續父親宋神宗的變法改革,所以蔡京再一次扛起大旗。
宋徽宗見蔡京急自己之所急,高興之下,提拔蔡京為左相,一步登天。
當了丞相,蔡京不思報國,只想抱大腿。所以蔡京只干兩件事,第一件事哄宋徽宗高興,吃喝玩樂想干嘛干嘛。第二件事就是借著變法的幌子,提高自己的位置。嚴厲打擊保守派,不斷提高王安石的地位,死了的王安石天天被蔡京念叨。
蔡京或許是出于妒忌,慫恿宋徽宗將蘇軾司馬光等人的詩詞著作燒毀,若不是被人阻止,今天也不用全文背誦了。
蔡京的好日子,結束于宋徽宗貪生怕死,將皇位傳給兒子宋欽宗。
宋欽宗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處決了禍國殃民的蔡京等人,以安民心。
蔡京沒死,只是被貶謫。
雖然被貶謫,但是蔡京有大量的財寶。只是蔡京奸臣之惡名,早已經人盡皆知,即使有錢,百姓也拒絕販賣食物。
蔡京只能感嘆一句,何至于此?
雖然蔡京慫恿宋徽宗動搖了北宋國本,可是蔡京此人活到了80歲高齡,才被餓死。
蔡京的奸臣行為,無非就是打擊政敵不擇手段沒有下限,禍亂朝堂君主,此風一開官僚敗壞,致使民不聊生,外敵入侵。
蔡京的能力,被王安石列為天下三大宰相之才,被政敵贊嘆后世子孫無人比你強。蔡京的能力,超越了當時的黨爭,被眾位大臣認可。
蔡京在位期間,增加了國庫收入,獨創了養老救濟院,為沒錢看病的人得到幫助。這一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都是蔡京的功績。
蔡京歷經四朝皇帝,經歷四起四落的官復原職,四度拜相,這樣的蔡京只能說是皇帝離不開他。
所以多次被貶謫,看過人心的蔡京知道,什么都沒有哄皇帝開心最重要,最終蔡京走偏了路。
最終招致民怨沸騰的蔡京,滿懷金銀,卻被生生餓死。只能說蔡京低估了民怨的力量。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