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美
【作者簡介】依美,出生河北,現居河南鄭州。曾獲國內現代詩歌獎,作品散見《詩選刊》《詩潮》《中國詩歌》等刊物網絡。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
“采采卷耳,不盈傾筐”這碧綠的詩句,讓多少文人在心里一直碧綠著。它就像一碗鮮嫩的綠汁,滋養著歲月。在時光里輕輕滴落。
雪小禪也說,“輕輕一擰,在暮春時節滴出綠水來"。她就那么輕輕一擰,就滴出了綠水。讀雪小禪的卷耳,仿佛是一件在暮春里剛洗過的綠衣裳,是春光里的一缽雨水。干凈,清澈。而又傾城。
所說卷耳出自最美的詩經,許多次為這采采卷耳的句子,而驚艷叫絕。曾想那么多春天里的草木,為何是卷耳?我抱著一種疑惑開始對卷耳產生好奇。
查資料得知,所謂卷耳,其實就是長在河邊,庭院里,路邊荒草,灌木里的叫蒼耳子的一種野生植物。過去在我家后院到處都是,但從未知道這種植物全身能做藥。想必那詩經里的女子采那卷耳,是為了采回去治病吧。詩經里所描述的是女子在采摘卷耳時,想起了在遠方打仗的丈夫,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古代以植物表達男女之情的詩有許多,采采卷耳這首就是其一。
說到植物,最近迷戀植物插畫,有時看到喜歡的花草,就會拿起筆來,臨摹一幅。這種喜愛,就像人們熱愛自然的態度一樣,植物給了我許多感受。比如日本文學中,夏目漱石的百合,谷崎潤一郎的蓼,川端康成筆下的八重櫻,紫花地丁,藤花與草莓,以及德富蘆花的作品里的自然植物。他們所描述的自然植物,也是日本人熱愛自然的一種態度。其實受植物影響的,當然很多,而最為影響的一個人就是德國醫生西博爾德,他在日本其間,收集了許多植物標本,并撰寫了著名的日本植物志,我曾讀過關于他的繡球花之戀與日本植物志。他以妻子的名字命名繡球花,以表達對繡球花的熱愛。
不論是愛花,還是愛草木,人類是因熱愛自然的美,生活在美里。記得兒時,以指甲花包紅指甲,母親就讓我去后院采一些蒼耳葉子回來,小小的十個指頭上,包裹著碧綠的蒼耳葉子,記得小時候,看著自己的一雙小手,不舍得睡去,心想著,碧綠的蒼耳葉子里,包著鮮紅的指甲花呢,到了第二天早晨急急地找母親,解開細線纏裹的蒼耳葉,手伸出來,為這一夜的等待而驚艷。每一個指頭如丹蔻,真是美的不知怎么形容。在手上印記著這樣的美,在小伙伴面前,伸啊伸,如今想起來,天真多美,純粹多美,那個豆蔻般的年齡真美,在塵世有一顆干凈的心多美。
川端卡成在古都里描述過杉樹說,杉樹直直的多好,如果人心像杉樹一樣該多好。是啊,人心像杉樹一樣,不是彎曲的,塵世還會這樣嗎?
有俳句寫著“昨日今日明日,繡球花像世人的心,日日變遷”繡球花也罷,百合也好,蒼耳也是,植物里總是包含這許多人情味。我們的漢字也是。
采采卷耳,總令人想起一個女子的好,一個女子的愛。想著一個女子在四月,走在青石小路上,穿著粗布衣裳,手里采了一把小野花,那一束小野花鮮嫩,帶晨露,有著煙火般的香氣,有豆蔻南年齡,握在手里快要滴出水來。
而空氣中彌漫著花香,鳥鳴是綠色的,就連那暮春的風都有綠色的聲音,溪水染綠的聲音,泥土被綠染成一匹四月里的綢緞,溫潤而細膩。
就這樣安靜想著。想著,自己徒然間心也綠了,那一股清心的綠,讓自己重現了詩經里的那一筐春色。
再度想起你,想起從前。采采卷耳有幾時。
《作家洪與》微信號:hongy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