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女一號林黛玉是《紅樓夢》最經(jīng)典的主打人物,對她絕版形象的評議可謂各有各的說法。
有認為林黛玉天生弱不禁風,哭哭啼啼;有認為林黛玉是憂郁型美女,只是說話有些尖酸刻薄,愛耍小性子;也有認為林黛玉極具古典美,腹有詩書氣自華,讓人"我見猶憐";還有說林黛玉天生麗質(zhì),感情專一,傾世溫柔,是毫無懸念讓人可以付出一生追求的絕世佳人……
以上說法各有各的道理,正謂千人千面嘛。個人認為,這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始于顏值、起于才華、終于人品",實屬一位至純至美的絕世仙姝。最后她還情報恩淚盡而逝,卒年不過十七歲的短暫人生,所堅守的忠貞不渝的愛情,尤為可歌可泣。
她原系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的雨露澆灌而幻化成人,下界落戶書香門第的林府。父親林如海,乃飽學之士,因考中探花而致仕,先是蘭臺寺大夫,后任巡鹽御史。母親賈敏,乃百年望族賈府的當家人賈母之女,亦來自鐘食鼎鳴詩禮簪纓之家。
原本顏值爆表的林黛玉,在如此背景下長大,自然出落為一等一的美女:清麗脫俗,貌若天仙,"似一朵輕云剛出岫"。
書中盛贊為:"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若西子勝三分。"
可見,"閬苑仙葩"美女林黛玉,實乃《紅樓夢》絕世仙姝。
以致呆霸王薛蟠見著林黛玉后,當即為之"仙氣飄飄"所融化,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天生視"女兒為水做骨肉"的賈寶玉,一見面便喜歡上林妹妹,也正是始于她的顏值。
故《紅樓夢》第3回講到林黛玉初進賈府時,賈寶玉見著林黛玉便語無倫次的表白致意:
"我送妹妹一個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來了這么一個神仙似的妹妹……。"
自小受父母疼愛呵護的林黛玉,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兼之她先天悟性就高,自然蓄積了扎實的文藝底蘊;后來又蒙進士出身的賈雨村當家庭教師悉心指導,賈母接她入住大觀園后,亦潛心于學,久而久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林黛玉便出落成"金陵十二釵"之首、"獨占鰲頭"的一代才女。
于是,《紅樓夢》第5回"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遂借仙界之名,通過賈寶玉在夢中翻看薄命司關于"金陵十二釵"的冊子,從而頗為玄幻地道出林黛玉"堪憐詠絮才"的驚世才華。
這"詠絮"之說,出自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典故。曹公借此點出林黛玉不凡的詩才。
從林黛玉后來在賈府生活的情形而言,她無論是在元春省親時受命寫應制詩,還是賈府成立詩社后,參與其間寫海棠詩、菊花詩、桃花詩,以及第50回在蘆雪庵中聯(lián)詩,均一氣呵成。
尤其是《詠菊》、《問菊》、《菊夢》這三首菊花詩,詩社社長點評人李紈更是大加贊賞,認為:"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
還有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端午時節(jié)作"葬花吟",在賈寶玉令晴雯送來三條舊手帕傳情時即作"題帕三絕",以及臨窗即興"秋窗風雨夕",與史湘云在中秋之夜聯(lián)對"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花魂"等等……
無不展示出林黛玉絕世才華。稱其在《紅樓夢》中"獨占鰲頭",實至名歸。
林黛玉的人品,在《紅樓夢》中更是一股清流,其心靈純凈,澄澈如水,最值得深交。
她在爾虞我詐的大觀園,沒有寶釵那樣深的城府,也沒有王熙鳳那樣的潑辣,只簡單地生活著,率真純粹地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
她與丫環(huán)紫鵑能處成閨密,收下香菱這個學生后便傾囊相授,儼然是良師益友。
沒有計較史湘云對她的敵意,后來惺惺相惜,還在賈府的中秋之夜與之聯(lián)對;見識妙玉的詩才后大為評贊,沒有因妙玉說她"俗人一個"而持"相輕"的態(tài)度。
寶釵曾被黛玉視為假想中的最大情敵,一直戒備防范,以致在寶玉寶釵相見時,故意在賈寶玉面前使小性兒,說些含酸的話,當后來與她冰釋前嫌后,便真誠地致歉: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
這就是純粹得沒有任何雜質(zhì)的林黛玉,她不虛偽,是一就是一。只要她信任了你,便捧出真心,與你掏心掏肺地往來。
在尋常生活中,林黛玉自如的哭,也自如的笑,完全是隨性而為,沒有一絲做作。
她憂郁的氣質(zhì),也是因為身體不好所致的"弱柳扶風",還有就是她在賈寶玉面前來氣了撒個嬌而已。
她并非嬌情抑或"傲驕",不過是自然單純的表現(xiàn),沒有故意為之的"爭寵"抑或算計于人,就是一位心清如水的憂郁女孩,一位有貌、有品、有才的花季少女,在屬于她的世界里真實而又簡單地生活著。
事實上,林黛玉的生活也不沉悶,挺幽默風趣的。她戲稱扮丑的劉姥姥為"母蝗蟲",為惜春作畫起了個"攜煌大嚼圖"的名字,這些并不是她不厚道的嘲笑劉姥姥,實則是讓大家不必拘泥的放松式幽默。
以致賈府上下沉浸在愉悅之中,都開心地捧腹大笑,林黛玉自己也"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噯喲的大笑"。劉姥姥也沒置氣,還有了欣慰之意,彼此快樂地融入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日常生活中。
更難得的是,林黛玉還是一位至孝的重情重義的好女孩。
她的母親賈敏去世前病了一年,那時的林黛玉只有五六歲,便侍湯奉藥,悉心照顧母親。母親過逝后,在父親催促下,林黛玉才由外祖母接到賈府生活,當天即禮數(shù)周全拜望大舅賈赦二舅賈政。
十歲時,不期父親在任上病重,林黛玉即在表兄賈璉護送下,忙著去揚州探望……后來她入駐大觀園后,與邢岫煙、薛寶琴等等均義氣為先友好往來……
林黛玉對愛情的忠貞,更乃《紅樓夢》最為經(jīng)典的絕版形象。
她對賈寶玉一往情深后,即視之為生命中惟一的知己,可謂"情深至癡"。在薛蟠騙寶玉出去過生日時,為寶玉擔心了一整天。寶玉被賈政痛打后,哭得眼睛腫得像桃子。擔心刻板守舊的賈政回家查問寶玉的功課,便悄悄仿寶玉的筆跡替他寫字,完成作業(yè)……
她對賈寶玉的缺點,沒有求全責備,亦真心接納。
賈寶玉不喜歡讀書,林黛玉表示理解,從不說"混帳話"硬勸他走仕途經(jīng)濟。她知道賈寶玉不是經(jīng)世之才,還有些軟弱,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扶不上的墻”……
這些都無關緊要,只要賈寶玉有專一的愛就夠了。故林黛玉留給寶玉的眼淚,才那般動容、凄美。其"始于顏值、起于才華、終于人品"的絕版形象,才彌久愈堅熠熠生輝,刻成永恒的豐碑。
是為記。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后,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