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姐
1
11月26日,“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公布,它們分別是:成都、寧波、杭州、西安、南京、廣州、長沙、臺州、銅川、珠海。
何謂“幸福感”?
就像一千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每個人對于“幸福”的理解、定義各不相同。
中高收入的人群可能更關注精神層面的追求,而收入一般的人群則更著重物質層面的需要。
無論如何,在世俗眼中,普遍被認可的幸福的物質生活,也不過是有車有房吧?
相比北上深動輒5、6萬一平的房價,這些城市的宜居程度不言自明。從數據上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一線城市僅廣州入選,十個席位中更多的是網紅二線城市或者說新一線城市。
隨著二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加之更加親民的房價和更小的生活成本,“北上廣深”不再是人才的唯一選擇。
據獵聘發布的《2018Q1中高端人才薪酬與流動大數據報告》顯示,在全國人才凈流入率排名最高的15個城市中,前四名依次為杭州、長沙、成都和武漢,北上退到10名開外,前十名中僅有深圳一座一線城市入圍。
經過這兩年的“搶人大戰”,“逃離北上廣”越來越常見,而這些城市正在努力“彎道超車”,在某些方面的吸引力,更甚一線城市。
新一輪的城市競爭正在興起。
2
那么問題來了,在這些“最具幸福感城市”,要花多長時間?
以下利用房價收入比,即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來計算。
數據來自房天下查房價及國家統計局,房價指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收入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為采用2017年數據,(部分城市的數據可能和實際情況略有出入),結果僅供參考。
成都:房價9697元/平米,收入38918元,房價收入比9.1;
寧波:房價18280元/平米,收入55656元,房價收入比12.0;
杭州:房價22987元/平米,收入56276元,房價收入比15.0;
西安:房價10124元/平米,收入38536元,房價收入比9.6;
南京:房價21601元/平米,收入54538元,房價收入比14.5;
廣州:房價16956元/平米,收入55400元,房價收入比11.2;
長沙:房價8559元/平米,收入46948元,房價收入比6.7;
臺州:房價12845元/平米,收入20165元,房價收入比11.7;
銅川:房價5643元/平米,收入20635元,房價收入比9.9;
珠海:房價23056元/平米,收入47386元,房價收入比17.8。
據上述數據,在2018年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我們買一套房,平均需要11.7年。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來看看北上深的情況:
深圳:房價57348元/平米,收入52938元,房價收入比39.6;
上海:房價47865元/平米,收入62596元,房價收入比28.0;
北京:房價43839元/平米,收入62406元,房價收入比25.7。
也無怪乎這些城市被評為“最具幸福感城市”了。
(圖片來源:智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