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之名
婦孺皆知
大家都知道啟功先生
書法寫得好
其實他還是一位
金石碑帖專家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
近日在京首發(fā)
其中集結(jié)了
啟功生前收藏的
金石碑帖及法書影本
覆蓋了從先秦金石碑帖
到近代影本共672種作品
宛如一部詳盡的中國書法史
其中很多影本都是
啟功先生親手裝訂而成
更為可貴的是啟功在其中
留下了許多精妙的題跋書跡
今天我們就請到
這本書的編委
古籍善本專家孟憲鈞
為大家講述
得受啟功先生指點的點滴
以及這本書中涉及的
金石碑帖珍品
城 市
文化范
啟功先生鮮為人知的一面
當年孟憲鈞向啟功先生
學習古籍碑帖版本
啟功先生說:
您買碑帖,我給您當參謀!
所以孟憲鈞每每去買碑帖
總不忘電話中向啟功先生請教
啟功先生總是不厭其煩
如數(shù)家珍地告訴他
不同版本孰優(yōu)孰劣
哪個早哪個晚
哪個傳多少本
哪家印得精
哪家貴賤如何
當時啟功先生已經(jīng)年過七旬
腦子就如同電腦一樣
記憶力好得驚人
大家都知道啟功書畫了得
但卻很少了解到
他還是一位碑帖鑒定的大專家
碑帖研究大致可分為三方面
一是正經(jīng)補史
就是文史學家
把碑帖作為文史資料的補充
二是文物鑒定
文物專家將碑帖作為文物
判定其年代、價值、真?zhèn)?/p>
三是書法學習
以碑帖作為臨習書法的樣本
以上三個方面啟功先生
全都擅長和精通
而今天的專家往往各偏一門
啟功先生深厚的國學功底
從一些小事也可見一斑
啟功先生給人題跋
往往當場寫就、一氣呵成
即使八九十歲高齡了
也能立馬寫出一篇
蠅頭小楷的文言文
不像現(xiàn)在多數(shù)人要
先打草稿再謹慎謄抄過去
城 市
文化范
活到老學到老的啟功
啟功先生八十多歲時
囑托孟憲鈞代為購買
《貞松堂藏歷代名人法書》
《百爵齋藏歷代名人法書》
《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等
這些書都是孟憲鈞先在
中國書店看好
再到啟功先生家取錢
買完后再送到啟先生家中
這些書當時大都定價昂貴
大約是千元一冊
在民國時期就十分珍貴稀少
想必啟功先生年輕時沒能買到
晚年也不忘收藏備齊
啟功先生曾對孟憲鈞
提到宋代朱熹的詩句:
舊學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養(yǎng)轉(zhuǎn)深沉
也是借此說研究國學舊聞
越研究越精密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通過
《啟功舊藏金石碑帖》
中的一些珍品
感受這門學問的精深
城 市
文化范
魏張猛龍碑并額并陰
《魏張猛龍碑并額并陰》
可以說是啟功先生的最愛之一
北魏的《張猛龍碑》
在學界也是推崇備至
在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中
將其列為神品
稱其方圓兼?zhèn)?/p>
是楷書的法度楷模
當時是60年代
啟功先生在琉璃廠慶云堂
找到了這本《張猛龍碑》
就說,這個我肯定要了
但是又一時湊不夠錢怎么辦
于是啟功先生歷時一年
先后拿了家中的七本碑帖
才把這本《張猛龍碑》
換回了家中
啟功先生發(fā)現(xiàn)
這一本《張猛龍碑》
后面有一部分缺字
啟先生就根據(jù)一個
時間差不多的本子給補全了
又用碳素加上焦親自補上了
破損的地方
后來,他指著補的那塊請朋友猜
哪塊是后補的
大家猜不出
啟功先生笑著說
蓋了小章的地方是后補的
今天看來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這個版本是用淡墨拓的
雖不是最早的
卻可以說是最好的版本
啟先生說再有人拿更早的跟他換
他也不會換了
為了這本《張猛龍碑》
啟功先生寫了六首絕句
足見他對這本碑帖的重視和喜愛
城 市
文化范
《吳皇象書急就章(明松江本)》
《吳皇象書急就章》
急就章所用的章草體
是中國書法史上一種
著名的書體
相傳是三國時期
吳國的皇象所書
啟功先生收藏的這本
是傳世所見最舊本
啟功先生十分珍視
沒有在上面題跋
只題寫了簽
并請當時多位名家題詠
城 市
文化范
《漢石門頌》與《魏王遠書石門銘》
漢石門頌
石門在今天的陜西省漢中
那里有一個摩崖石刻群
其中就包括《石門頌》和《石門銘》
《石門頌》為隸書
內(nèi)容記述了
漢代如何開通道路的功績碑
《石門銘》則是楷書
記錄了北魏時道路又被堵塞
重新開通的工程
這兩冊在中國書法史上
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啟功先生這兩個拓本都非常好
尤其是針對《石門銘》
啟先生就收錄了古人的題跋
前人的研究
做了一篇詳盡的釋文考證
城 市
文化范
《明真賞齋帖(火前本)》
《真賞齋帖》由明代的
文徵明、文彭父子鉤摹
選擇的內(nèi)容是王羲之一家的字
這本《真賞齋帖》的原件墨跡
在遼寧省博物館
原本是明嘉靖年間刻的
后來不幸被火燒了
為了彌補又重刻了一份
叫做“火后本”
在明代法帖中
《真賞齋帖》排首位
火前本傳世不過三五本
所以啟功先生收藏的這本
也十分珍貴
城 市
文化范
《魏常季繁墓志》
《魏常季繁墓志》全稱是
魏故齊郡王妃常(季繁)氏墓志銘
它是北魏皇族妃子的墓碑
常季繁墓出土于宣統(tǒng)年間
后來被藏家賣給了日本人
所以我們不能再拓印了
加上1924年日本東京大地震
這塊碑石被震碎了
就更加沒有機會拓印
所以《常季繁墓志》就非常稀少
今天我們能再次通過這本書
《啟功先生舊藏金石碑帖》
一睹珍品碑帖的神韻
啟功先生給我們留下的
珍貴文化遺產(chǎn)
是我們今人的幸運
從中能感受到
啟功先生的治學精神
感受到碑帖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