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定真知堂:
玩收藏,有種藏品最尷尬。什么呢?就是銀器!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銀子就是錢,是硬通貨。亂世的金銀,盛世的文物!從古,不能說至今,只能說一直到中國九十年代初之前,這個白銀都是很貴重的。真金白銀,現(xiàn)在這個詞還流行,可見白銀在中國老百姓心中的位置。
可是,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富足,盛世收藏,眾多藏品都得到了收藏愛好者青睞。唯獨這個銀器啊,在收藏圈屬于極少數(shù)。市場價值也一直不高。
這么說吧,比如金銅佛像收藏,銅佛,鎏金的比不鎏金的價值高。純金佛比鎏金銅佛價值高,但銀佛價值往往不如銅佛!為什么呢?銀子鑄造的佛像多嗎?
不是,原因是銀器一般都不是鑄造的,而是錘牒成型的,比較薄,再加上銀器軟,容易變形,所以后世的銀器雖然多,卻沒有幾件屬于精品了。明清乃至民國時期,一般金銀都用作首飾較多。但大戶人家,貴族一般只用金器,用銀鐲子,銀戒子,銀發(fā)釵的,一般都是普通中等戶人家的女子了。究其原因,還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之后,人們對銀的仰慕逐漸降低,最后成了平常之物。
說正題。1966年有個農(nóng)民挖水渠的時候,挖出來一個大罐子,里面密密麻麻裝了50多件銀器。當時在當?shù)乜芍^轟動一時。后來罐子和銀器都被縣里收走,農(nóng)民是否得了獎勵,我也搞不清楚。這批銀器,在上世紀60年代,可還是寶貝啊!這個罐子當時卻不太被重視。只被當做一般文物收藏。
我們先看看出土的銀器。
蓮花形銀盞 整體為蓮花形,高4.6厘米,口徑8.7厘米,底徑3.9厘米。十二曲菱花形口
銀盤 高1厘米,口徑16.6厘米,底徑13.1厘米。在內(nèi)底雙鉤線刻“葛華甫宅頓丘郡記”
銀盤 高1.2厘米,口徑16.8厘米,底徑13.8厘米。內(nèi)里鑄梵文種子字和金剛杵
“連珠鐲”,是元代金銀手鐲的流行樣式。連珠鐲分空心和實心兩種,此款為實心,模具成型
梅花形銀盞 整器為梅花形,高4.5厘米,口徑8.8厘米,底徑3.9厘米。五曲花口,腹部弧收
盤 高1厘米,口徑17厘米。圖案似為唐明皇夢游月宮故事
“教子升天”銀杯 高3.9厘米,口徑6.8厘米。直口,圓腹,圜底。
本文重點不在這批銀器,所以對銀器也就不詳細解說了。重點在于這個被當做容器的瓷罐。60年代這個罐子不被人重視,直到50年后,世人才知道銀器不值錢,值錢的卻是這個青花大罐子!
金壇窖藏元青花龍紋大罐
元青花云龍紋罐高26厘米、口徑22.2厘米、腹徑35.5厘米、底徑20.2厘米。直頸,唇口,鼓腹,平底淺圈足。罐頸飾斜方格紋,器肩一周飾雜寶花卉覆蓮瓣紋,腹部飾雙云龍紋,獨特之處在于,龍紋是先刻輪廓再彩繪青花的。龍頭長雙角張口吐舌,蛇身滿覆扇形鱗片,四足三爪,做行龍回首狀。龍紋空白處有如意云紋數(shù)朵,罐脛部飾仰蓮瓣紋。胎體厚重,施青白釉,瑩潤光澤,釉面能見密布的霧狀氣泡。發(fā)色靚麗,成深藍色,有鐵銹斑和錫光顯露。
元青花云龍紋大罐側(cè)面
這件瓷器,元青花愛好者知道的不多。當時也就作為一件一般文物放在鎮(zhèn)江市財政局保管。有朋友要問了,這是典型的元青花瓷器,怎么那么不識貨,就隨便放在財政局了呢?這還要從元青花的研究收藏歷史說起。
玩元青花的朋友,都知道著名的大維德青花瓶。大維德瓶又叫青花云龍紋象耳瓶,屬于最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它是世界上唯一以姓氏命名的中國瓷器,也是中國陶瓷史上極為重要的里程碑式器物,是鑒定元青花的標準器。它的主人是猶太裔英國收藏家大維德爵士。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人帶著這對罕見的青花云龍象耳瓶來到北京琉璃廠,打算出售,當時卻無人認可!元代無青花瓷器,這是古玩行的共識!瓶子頸部記有六十二字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xiāng)德教里荊塘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而另一只則為六十一字銘文,內(nèi)容幾近相同。瓶子由于器型大,高達62公分,有歪斜不整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滿世界都是此瓶的仿品!
元青花象耳瓶英國藏
后來,這對瓷器被旅英華裔古玩商吳賁熙轉(zhuǎn)賣到英國,前后分兩次出售。最后這對象耳瓶,被這位世界著名的陶瓷收藏家大維德收藏。對這對瓶子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本人相關論文。已發(fā)表在《收藏于投資》雜志上。
1952年美國人波普博士發(fā)現(xiàn)了這對象耳瓶,并以這對“至正十一年”銘文的象耳瓶為“標準器”,對包括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伊朗艾斯迪爾寺博物館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青花瓷,進行排比分析,查找到七十四件特征相同的青花瓷,認定這對象鼻瓶是中國江西景德鎮(zhèn)同時代產(chǎn)品,并稱之謂“至正型”青花。
他的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使得元青花瓷器成為公認的事實,并將青花瓷器的鼎盛時期提前了一個朝代。他發(fā)表的《中國十四世紀青花瓷》論著,震驚了全世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此頒發(fā)金獎給波普以表彰他在此領域的卓越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瓷器領域頒發(fā)的唯一金獎卻與瓷器的發(fā)明國無緣,這也堪稱一個奇跡。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英國收藏
而當時我國尚剛剛脫離60年代初的三年饑荒,對于國際上的元青花研究理論無人關注。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國內(nèi)都處于大動亂之中。這件元青花大罐無人問津極為正常。能被保存下來完好無損,已經(jīng)是一個奇跡了。
直到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文博界開始逐步跟世界接軌。慢慢恢復了和全世界文博界的交流和學習。真正開始認知館藏文物價值,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明之后!1990年12月,第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頁瀏覽器在歐洲實驗室誕生,從此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1994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一件元代“三顧茅廬圖”青花瓷罐以794萬元港幣(合人民幣800多萬元)的高價拍賣。當時還未引起國內(nèi)文博界重視。2005年7月,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成交,竟然高達1568萬英鎊(合人民幣約2.3億元)。這下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地博物館包括海外的伊朗,土耳其館都開始清理自己的家底。這個元青花大罐才真正被重視和收藏起來。
從1966年被發(fā)現(xiàn),到2005年被重視,前后整整50年。歷史給當時的窖藏者開了個玩笑!早知道瓷器這么值錢,把銀器都換成元青花。起碼還能多埋個三五件吧!更何況戰(zhàn)亂之時,銀器本身就是硬通貨,瓷器本來就無人問津呢?這批窖藏主人是誰呢?您知道嗎?歡迎留言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