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說:
在離婚時,通過離婚協議書、離婚判決書、離婚調解書、婚內財產協議等形式約定夫妻之間的債務的承擔方式,無對外效力。那么夫妻一方以上述材料為依據向另一方追償其以承擔的債務,法院會支持嗎?在民間借貸糾紛中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中的一方在承擔完全清償責任后,能否向另一方追償債務中50%的份額?本期推送整理了浙江省法院支持夫妻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追償債務的14個案例,特推送如下:
夫妻一方償還債務后,法院支持其向另一方追償的七種情形
作者 | 朱媛卉
出品 | 小軍家事團隊
通過離婚協議書、離婚判決書、離婚調解書、婚內財產協議等形式約定夫妻之間的債務的承擔方式,雖對外無效力,但具有對內效力。在一方對外承擔了約定或判決中本該另一方承擔的債務后,一方可依離婚協議書、離婚判決書、離婚調解書、婚內財產協議等向另一方追償的,法院予以支持。
在民間借貸糾紛中債務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且雙方沒有對債務的承擔作出約定,在一方承擔完全償還責任后,向另一方追償其應承擔債務的50%,法院予以支持。
一、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書面約定并公證各自債務由各自承擔,對于發生在公證之后的債務,一方對外承擔共同償還責任后,向另一方追償該筆款項,法院予以支持。
1、胡某甲與章某離婚糾紛
【審理法院】瑞安市人民法院
【案號】(2014)溫瑞馬民初字第129號
【要點】原、被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書面約定并公證各自債務由各自承擔。法院認為,對于公證之后的被告個人債務,原告對外承擔共同償還責任后,有權向被告追償;對于公證之前且雙方為共同借款人的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法院查明】
原告胡某甲與被告章某于××××年××月××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婚后,雙方常為生活瑣事發生爭吵,未共同生育子女。2013年7月,原告向法院訴請離婚,經審理本院于同年8月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請。爾后,雙方未能和好。原、被告于2012年6月11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太行公證處簽訂一份協議書,約定雙方各自收入歸各自所有,各自債務歸各自承擔;被告所做的生意與投資一切資金由被告承擔,原告不承擔任何經濟責任;如果債權人向原告主張權利,原告承擔債務后有權利向被告追償。原、被告曾于2011年2月17日以被告的房屋作抵押物,共同與深圳發展銀行義烏分行簽訂最高額260萬元的抵押貸款合同;2013年2月1日,原、被告再次以被告的房屋作抵押物,與平安銀行義烏分行簽訂最高額260萬元的抵押貸款合同,260萬元貸款轉入被告的銀行賬戶;2014年4月30日申請人平安銀行義烏分行向義烏市人民法院申請對被告的房屋實現擔保物權,義烏市人民法院于2014年5月30日作出裁定,準予申請人享有優先受償權。被告因經商急需資金于2012年11月20日向徐某甲借款10萬元、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間3次向徐世康合計借款15萬元;2014年7月2日本院作出(2014)溫瑞馬商初字第79號、第80號民事判決,分別判決被告償付徐某甲、徐某乙借款本金及利息12萬元、16萬元,本案原告均承擔共同償還責任。
【法院認為】
原、被告于2012年6月11日書面約定雙方各自收入歸各自所有、各自債務歸各自承擔并進行公證,合法有效,對雙方具有約束力。被告向徐小娥、徐世康借款均發生在約定公證之后,均屬于被告的個人債務,應由被告負責償還;原告承擔共同償還責任后有權向被告追償。原、被告是平安銀行義烏分行的260萬元貸款的共同借款人,且該260萬元貸款開始于約定公證之前;雖然該260萬元貸款轉入被告的帳戶且原、被告公證時約定“各自債務歸各自承擔”,但是原、被告沒有羅列具體的債務清單,對于約定公證之前夫妻共同債務的分配、約定公證之后以夫妻名義共同貸款的款項如何認定債務人均缺乏明確的約定;鑒于該260萬元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且始于公證之前,原、被告在公證時未明確約定夫妻共同借款、款匯一方的為個人債務,故該260萬元貸款應當認定為原、被告的夫妻共同債務。對被告辯稱的859萬元夫妻共同債務,除平安銀行義烏分行260萬元貸款外,均無法認定債務客觀存在或應為被告的個人債務。法院判決:
一、準予原告胡某甲與被告章某離婚。
二、夫妻共同債務欠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義烏分行260萬元貸款,由原告胡某甲與被告章某共同償還。
三、被告章某個人債務欠徐小娥借款本息12萬元、欠徐世康借款本息16萬元,由被告章某負責償還;原告胡某甲對外承擔共同償還責任后,有權向被告章某追償。
二、協議離婚時,《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債務的承擔方式。雖在民間借貸糾紛中,法院認定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因債務在一方名下,另一方承擔償還責任后依《離婚協議書》向舉債方追償,法院予以支持。
1、周慧英與丁金龍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紹興縣人民法院
【案號】(2016)浙0603民初1987號
【要點】原、被告簽訂的《離婚協議書》中約定“各自名下的債權債務各自負責”。在民間借貸糾紛中,案涉債務被法院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因原、被告未自覺履行,法院依法強制扣劃了原告銀行賬戶中的財產。法院認為,該債務在被告名下,對原、被告內部而言,被告系該債務的最終承擔者,故法院支持了原告向被告追償借款30,000元及逾期付款的利息的訴訟請求,但對于原告未自覺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所致,依法不應納入追償范圍。
【法院查明】
原、被告原系夫妻關系。2008年1月3日,雙方因志趣不同協議離婚,雙方簽訂的《離婚協議書》第四條“雙方婚姻存續期間的債權債務”約定:“雙方婚姻存續期間共同購房銀行貸款,購房私人借款由女方歸還。其余各自名下的債權債務各自負責處理,與對方無涉。”2009年1月12日本院立案受理原告王小軍與被告丁金龍、周慧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經審理本院于同年8月28日對該案作出(2009)紹商初字第239號民事判決書,該判決認為:被告丁金龍作為借貸關系中的借款方,有依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還本付息的義務。由于被告周慧英與被告丁金龍原系夫妻關系,被告丁金龍應清償的上述債務發生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故其所負債務系夫妻共同債務,被告周慧英亦有還本付息的義務。據此本院判決如下:被告丁金龍、周慧英應歸還原告王小軍借款人民幣3萬元,限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完畢。兩被告互負連帶清償責任。案件受理費550元,財產保全申請費520元,合計1,070元,由原告負擔200元,被告負擔870元。該判決生效后,因兩被告均未自覺履行,經權利人王小軍申請,本院依法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從被執行人周慧英銀行賬戶扣劃執行款32,513.88元(含逾期利息)及執行費350元,合計32,863.88元,該執行案件于2011年1月4日結案。現原告以雙方之間在離婚時就已經對各自名下的債務作了由各自歸還的約定,所以被告欠王小軍的借款理應由被告償還,與原告無關為由訴至本院向被告追償,釀成糾紛。
【法院認為】
本案所涉債務雖發生于原、被告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生效判決亦確認為夫妻共同債務,但根據原、被告離婚時訂立的《離婚協議書》規定,本案所涉債務系被告名下的債務,且沒有證據表明屬于雙方婚姻存續期間共同購房銀行貸款和購房私人借款,故依約應由被告自己負責處理,與原告無涉,換言之,對原、被告內部而言,被告系該債務的最終承擔者。現原告要求被告償付其歸還的借款30,000元及逾期付款的利息(具體計算以6,513.96元為限),理由正當,本院應予支持,其要求被告一并償還遲延履行的雙倍利息及執行費合計2,863.88元,因該兩筆費用系原告未自覺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所致,依法不應納入追償范圍,原告該部分訴請,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放棄質證與抗辯的權利,依法應當承擔不利的訴訟后果。
【相關案例】持有相同或相似觀點的案例有:(2011)杭余商初字第1091號(離婚協議中約定“若有債務,在誰名下則由誰來承擔”)
2、張某某與金某某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天臺縣人民法院
【案號】(2016)浙1023民初5586號
【要點】案涉債務發生在原、被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且原、被告均沒有提供證據證明該債務為被告的個人債務,應認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原告承擔共同償還責任。因被告未能向債權人歸還借款,原告向債權人歸還借款32萬元,因原、被告雙方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男女雙方無其他共同債權債務,個人債權債務各自承擔”,原告依此向被告追償32萬元,法院予以支持。
【法院查明】
金某某于2010年5月11日向吳某某借款70萬元,并由金某某出具借條一張,約定借期至2011年12月10日止,月利率按同期銀行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利息,按季結息,若有逾期歸還本金或利息,吳某某有權提前向天臺法院起訴。借款后,被告未按約支付利息,2011年11月23日,吳某某以與金某某之間存在民間借貸糾紛為由訴至天臺縣人民法院,2011年12月29日,天臺縣人民法院作出(2011)臺天商初字第1566號民事判決,判決如下“限被告金某某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吳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70萬元并支付利息(利息按月利率12‰從2010年5月11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確定履行之日止)。”判決生效后,金某某未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吳某某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張某某支付執行款32萬元。2016年10月10日,天臺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出具《證明》一份,載明“茲有(2012)臺天執民字第724號吳某某與金某某民間借貸執行案件,張某某(332625196307214114)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共替金某某支付執行款32萬元,特此證明”。
另查明,張某某、金某某于2011年11月5日離婚。雙方于同日簽訂離婚協議書一份,載明“5、債權債務:男女雙方無其他共同債權債務,個人債權債務各自承擔”。
【法院認為】
因本案所涉借款發生在張某某、金某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且張某某、金某某均沒有提供證據證明該債務系金某某的個人債務,應當認定本案債務系張某某、金某某的夫妻共同債務,張某某對上述款項應當承擔共同償還責任。本案債務因被告金某某未能向吳某某歸還借款本息,原告張某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向吳某某歸還借款32萬元,事實清楚。原、被告雙方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男女雙方無其他共同債權債務,個人債權債務各自承擔”,現原告張某某在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后,基于離婚協議向被告金某某追償,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
3、孫云鋒與梁亦麗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長興縣人民法院
【案號】(2015)湖長太商初字第67號
【要點】原、被告2012年協議離婚時,在《離婚協議》中約定“除銀行貸款壹拾萬元外,其他債務由男方償還”。2014年債權人要求原、被告共同償還被告于2010年的借款76450元,原告與債權人協商承擔35000元并向債權人支付了35000元。原告依《離婚協議》向被告追償該筆款項,符合法律規定,法院予以支持。
【法院查明】
原、被告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4月25日,原告梁亦麗與被告孫云鋒協議離婚,在離婚協議中約定“除銀行貸款壹拾萬元外,其他債務由男方償還”。2014年9月29日,案外人徐蘭根向本院起訴要求原、被告共同償還被告孫云鋒于2010年2月25日向案外人徐蘭根所借的本金及利息共計76450元。2014年12月16日,原告梁亦麗通過本院向案外人支付了35000元,案外人徐蘭根遂撤回了對梁亦麗的起訴。后原告向被告催討該筆代償款未果,故雙方糾紛成訟。
【法院認為】
原告梁亦麗與被告孫云鋒的離婚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雙方在離婚協議中約定“除銀行貸款壹拾萬元外,其他債務由男方償還”,該約定系原、被告對夫妻共同債務承擔的內部約定,對原、被告均有約束力。案外人徐蘭根與被告孫云鋒的借款發生在原告梁亦麗與被告孫云鋒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應屬夫妻共同債務,對外原告梁亦麗應對該筆借款承擔共同還款義務。原告梁亦麗與案外人協商承擔35000元債務,不違法法律規定,現原告依據與被告的離婚協議約定,向被告追償該款項,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
【相關案例】持有相同或相似觀點的案例有:(2015)金義蘇溪商初字第1134號
三、雙方經法院調解離婚,調解書中確定債務如何承擔,一方對外承擔償還責任后,向另一方追償其代為償還的款項,法院予以支持。
(一)調解書中明確約定了債務承擔的方式,一方未按約定償還債務,另一方代償后有權向其追償。
1、陳土才與胡錦繡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縉云縣人民法院
【案號】(2014)麗縉商初字第106號
【要點】原、被告經法院調解離婚,調解書中確定夫妻共同債務69000元,由原、被告各半承擔,互付連帶責任。原告已歸還其中欠李某某的9000元、欠應某某的2000元,利息6000元,向被告追償該筆借款的代償款14500元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但對于超額利息,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查明】
原、被告于2005年8月18日經法院調解離婚,調解書中確定夫妻共同債務69000元其中欠縉云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40000元,應某某20000元,李某某9000元,由原、被告各半承擔,互負連帶責任。其中應某某的20000元的共同債務,約定以月利率1%計算利息。原告已歸還對李某某的夫妻共同債務9000元,對應某某的夫妻共同債務20000元、利息6000元。
【法院認為】
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清償,原告對夫妻共同債務承擔了連帶清償責任后,有權按照調解書的約定向被告追償代為償還的借款本金及利息,若共同債務約定了利息,則之后產生的利息仍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清償范圍,且只能以實際支付過的利息向負有共同清償義務人追償。原告與李某某雙方未約定過利息,原告支付給李某某利息的行為視為對自身權利的處分,無權向被告追償。故原告超額請求的利息,本院不予支持。原告未提交已清償縉云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本息的證據,故向原告追償該筆借款的代償款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被告主張代償給李某某、應某某的兩筆款項已過訴訟時效的主張,沒有充分證據予以證明,本院不予采納。故原告的訴訟請求,應支持借款本金14500元,利息3000元。
2、潘甲與梁某某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磐安縣人民法院
【案號】(2012)金磐玉商初字第9號
【要點】原、被告經法院調解離婚,離婚時約定對潘乙等8人的債務有被告負責歸還,但被告一直未還款,潘乙等8人遂以夫妻共同債務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原告償還,原告現已代為償還,法院認為原、被告在離婚時對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所做的約定合法有效,原告有權向被告追償代為支付的債務及相應的利息損失。
【法院查明】
原告潘甲與被告梁某某原系夫妻,其在2010年7月13日經法院調解離婚。原、被告離婚時,對夫妻共同債務的償還進行了分割,其中欠潘乙、潘丙、潘丁、潘己、潘庚、潘辛、徐某某、潘壬等八人的債務合計24000元,約定由被告負責歸還。嗣后,被告雖回村向各債權人表明過還款態度,但一直沒有還款。潘乙等八人遂以系夫妻共同債務為由向原告主張某某,自2011年起至2012年2月20日,原告先后代被告向潘乙等八人還款共計人民幣24000元。但是被告至今未將上述代償款支付給原告。
【法院認為】
告潘甲與被告梁某某離婚時對夫妻共同債務承擔問題所做的約定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照履行。原告在被告遲遲不履行還款義務而各債權人向其主張某某的情形下代為還款后,有權向被告追償,并要求被告支付相應的利息損失。原告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
3、樓淑婉與黃彬鈞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16)浙02民終1809號
【要點】《離婚協議書》中約定雙方于2014年9月30日前還清各自所需承擔的銀行共同借款,被告未在此約定的期限內還清銀行借款并實際由原告代為償還,原告依《離婚協議書》的約定請求被告支付原告代為償還的部分以及相應的利息,法院予以支持。
【法院查明】
原告樓淑婉與被告黃彬鈞于2010年6月9日登記結婚。2014年8月29日,原、被告在杭州市拱墅區民政局協議離婚,確認夫妻雙方銀行共同借貸,明細為淘寶信用貸款46萬,廣發銀行信用貸款32萬,民生銀行信用貸款20萬,平安銀行信用貸款男方15萬女方14萬,招商銀行信用貸款40萬。男方個人名義向朋友借貸:劉君松50萬,曹寧20萬,何亞明20萬。并經協商對上述債務做出如下分配:女方承擔銀行共同借貸部分借款合計70萬整,其余所有剩余的銀行共同借貸97萬以及男方個人名義向朋友借款的90萬均由男方承擔償還。并約定雙方必須在2014年9月30日前還清各自所需承擔的銀行共同借款,如逾期未繳清各自所需承擔的銀行共同借款,則未繳清方需承擔相應未繳清部分的銀行借款利息以及相應的銀行借款違約責任。
離婚當日,原、被告實際尚余共同貸款為:原告名下淘寶信用貸款460581.60元、被告名下廣發銀行信用貸款306360.93元、被告名下招商銀行信用貸款400000元、被告名下民生銀行信用貸款200000元、被告名下平安銀行信用貸款149217.40元、原告名下平安銀行信用貸款122358.20元,共計1638518.13元。
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支付原審原告代為支付的原審被告銀行貸款673552元,支付利息53868元
【法院認為】
原、被告在《離婚協議書》中關于債務處理的約定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守。《離婚協議書》約定雙方于2014年9月30日前還清各自所需承擔的銀行共同借款,并未明確僅歸還到期貸款,其后,原告對部分應由被告償還的款項在被告未依約履行時,予以清償,是原告就相關貸款對外履行還款義務的體現。現被告未依約履行還款義務,原告有權就代償款項向被告追償。因離婚當日所余貸款少于離婚協議書約定貸款金額,根據各自承擔比例予以相應扣減,故原告需承擔貸款金額本金(四舍五入)為686804元。對于歸還貸款產生的利息、手續費等,雖原、被告在《離婚協議書》中并未約定,根據該協議書前后條文的理解,對于各自應歸還貸款產生的利息、手續費等,理應各自承擔。根據庭審查明事實,至2014年10月30日,原告共計歸還貸款本金615956.11元,尚余應還貸款本金70847.89元;2014年10月31日,原告歸還貸款本金252000.03元,與之前歸還的貸款本金總和超過其應承擔的部分,故對于該日原告支出的利息及手續費,根據當日原、被告應承擔的還款比例予以分配,原告尚需承擔利息(四舍五入)為308.21元、手續費(四舍五入)為1074.19元。故扣除原告應承擔的本金、利息、手續費,原告共計代被告清償612599.56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給原告的4000元,因此,原告最終代被告清償款項為608599.56元。另,因原告代償的上述款項被告在未償還時本應支付利息,現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自原告最后一筆代付款次日即2014年11月4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對被告而言并無不利,予以支持,但利率標準,應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為準。
(二)調解書中約定“各自經手的債務由各自負責償還”,民間借貸糾紛案中法院將債務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的判決發生在調解離婚之后,代為償還的一方有權向另一方追償。
4、鄭萬春與柯小燕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瑞安市人民法院
【案號】(2014)溫瑞商初字第1407號
【要點】原、被告在離婚調解書中約定,雙方各自經手的債務由各自負責償還,法院認為,在調解離婚后被法院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判決所執行的原告財產,原告有權向被告追償,追償的范圍還包括案件受理費和執行費,對于被告拒絕原告的追償,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利息損失,應當酌情予以賠償。
【法院查明】
原、被告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3月29日,本院以(2012)溫瑞民初字第3293號民事調解書調解原、被告離婚。調解書已經生效,其調解協議內容有:瑞安市環球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所欠的中國銀行債務445萬元及利息、訴訟費、執行費由被告柯小燕負責償還;雙方各自經手的債務由各自負責償還。嗣后,判決由原、被告共同償還的債務有:(1)(2011)溫瑞商初字第2164號林孝清借款1662840元及利息,案件受理費、保全費21300元;(2)(2012)溫瑞商初字第237號張小芳借款200萬元和利息36萬元及利息,案件受理費、保全費共計30680元;(3)(2012)溫瑞商初字第2661號黃正豐、蔡建飛借款68萬元及其利息,案件受理費13819元;(4)瑞安市環球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所欠的中國銀行債務446萬元及利息、訴訟費、執行費。以上四案債務均已經進行執行程序。執行過程中,本院依法拍賣了原告鄭萬春所有的:(1)座落于瑞安市莘塍街道南村南新路12號房屋,得款70萬元;(2)瑞安市安陽街道之江花園山茶花1幢407室房產,得款186萬元,共計256萬元。此外,原告的前妻向原告房屋差額3萬元,亦被執行。三項共計259萬元。該259萬元扣除給付原告的唯一房產補助款6萬元外,其余253萬元被用于償付上述債權人的債務及其訴訟費、執行費等。
【法院認為】
一、關于(2011)溫瑞商初字第2164號民事判決書、(2012)溫瑞商初字第237號民事判決書和(2012)溫瑞商初字第2661號民事判決書確定的債務。第一、根據該三判決書,該三債務是原、被告的夫妻共同債務。因此,原告要求確認該三債務為被告的個人債務,與該三判決書的判決結果矛盾,本院不予支持。第二、根據該三份判決書載明的“被告辯稱”的內容,可以確定該三債務系被告經手的夫妻共同債務。第三、根據本院生效的(2012)溫瑞民初字第3293號民事調解書確定的原、被告的調解離婚協議,該三債務由被告經手,應當由被告負責償還。第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原告在承擔夫妻共同債務的清償責任后,有權依據上述事實和生效的調解離婚協議,向被告追償。第五、關于原告向被告追償的范圍是否包括該三判決書的訴訟費和執行費的問題。本院認為,被告明確承認該三判決書確定的債務是被告經手的債務,且明知存在(2012)溫瑞民初字第3293號民事調解書確定的原、被告的調解離婚協議,但拒絕清償債務,不但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本案原告的合法權益,具有過錯。因此,原告向被告追償該三案的受理費和執行費,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
二、關于原告向被告追償原告代瑞安市環球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所欠的中國銀行債務445萬元及利息、訴訟費、執行費的問題。該債務是由生效的(2012)溫瑞民初字第3293號民事調解書明確確定的由被告負責清償的夫妻共同債務,原告清償后向被告追償,合情合理合法,本院予以支持。
三、關于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利息損失問題。本院認為,被告柯小燕拒絕原告的追償,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利息損失,應當酌情予以賠償。關于賠償的利率,原告要求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商業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賠償利息損失,本院酌情確定為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商業銀行同期六個月期的貸款基準利率(經查詢,為年利率5.6%),并從起訴之日起計算。
四、雙方在離婚時約定“男女雙方的債務各自承擔”,但夫妻一方為借款人,另一方為保證人的夫妻共同債務,借款人出具承諾書,承諾其貸款與保證人無關,由其自己償還,保證人承擔部分償還責任后,依該承諾書向借款人追償,法院予以支持。
1、陳維貞與黃立農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15)浙甬商終字第12號
【要點】本案所涉債務是原告同意為被告的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原告與被告離婚時約定“男女雙方的債務各自承擔”。后被告向原告出具承諾書,承諾其貸款與陳維貞無關,由其自己償還。法院認為,被告向原告出具承諾書是其自愿改變離婚協議中的約定,主動放棄自身權利,該行為并未違反法律規定,故原告依承諾書約定向被告追償并無不當。
【法院查明】
陳維貞與黃立農原系夫妻關系,2011年11月,案外人余姚市安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聯某)與余姚通濟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濟銀行)簽訂最高額擔保合同一份,合同約定保證人安聯某對黃立農在2011年11月10日至2012年11月1日期間內最高融資限額1000000元的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11年11月10日,陳維貞、黃立農與通濟銀行簽訂保證函一份,約定陳維貞同意對黃立農在2011年11月10日至2012年11月1日期間向通濟銀行最高融資限額1000000元的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2013年1月30日,安聯某向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余姚法院)起訴,要求判令陳維貞與黃立農支付其代償的本金598578.17元、利息13866.48元,并對陳維貞所有的位于余姚市泗門鎮汝湖春曉10幢204室房產進行查封。經審理,該院認定因上述貸款發生在陳維貞與黃立農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且陳維貞在保證函上同意對上述貸款承擔還款責任,故該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該院作出(2013)甬余泗商初字第79號民事判決,判決陳維貞與黃立農共同支付安聯某擔保代償款612444.65元。陳維貞代黃立農償還406000元債務。
另認定,2012年6月21日,陳維貞與黃立農在離婚時約定“男女雙方的債務各自承擔”。2012年7月31日,黃立農向陳維貞出具承諾書一份,承諾其貸款與陳維貞無關,由其自己償還。
【法院認為】
一審法院認為:因陳維貞與黃立農在離婚時已經協議各自的債務由各自承擔,在離婚后黃立農又向陳維貞出具承諾書一份,承諾其貸款由其個人承擔。現陳維貞向安聯某支付了406000元,有權向黃立農進行追償,故對陳維貞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陳維貞是否可以依據黃立農出具的承諾書向黃立農追償。安聯某代為償還了黃立農在通濟銀行的債務后,余姚法院作出的(2013)甬余泗商初字第79號民事判決,判決陳維貞與黃立農共同支付安聯某擔保代償款612444.65元。后經余姚法院強制執行,陳維貞將位于余姚市泗門鎮汝湖春曉10幢204室房產抵償給安聯某。2012年6月21日,陳維貞與黃立農在離婚協議中約定“男女雙方的債務各自承擔”。2012年7月31日,黃立農向陳維貞出具承諾書,承諾由其負責歸還貸款。本院認為,承諾書系黃立農真實意思表示,且承諾書改變了上述離婚協議中有關夫妻雙方債務各自承擔的約定,黃立農自愿承諾“我的貸款”與陳維貞無關,系黃立農主動放棄自身權利,該行為并未違反法律規定。因此,陳維貞依據承諾書約定向黃立農進行追償,并無不當。
五、夫妻中的一方為借款人,另一方為保證人的借款合同糾紛中,法院認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一方承擔全部償還責任后,向另一方追償其應承擔的50%債務,法院予以支持。
1、周益波與沈麗燕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平湖市人民法院
【案號】(2015)嘉平乍商初字第30號
【要點】原告作為借款人向農行簽訂《最高額擔保個人借款合同》一份,被告為保證人,因原、被告未按約償還借款本息,法院認定該筆借款為夫妻共同債務,雙方對該筆債務應各半承擔,原告向被告追償并無不當。
【法院查明】
2011年9月19日,原、被告雙方登記結婚,2012年3月13日,原、被告與農業銀行簽訂《最高額擔保個人借款合同》一份,約定:自2012年3月12日起至2017年3月11日止,借款人周益波可以在300萬元的借款本金內向貸款人申請借款;合同項下每筆借款的金額、期限、執行利率以合同和對應的借款憑證的記載為準,借款憑證為借款合同的組成部分;借款憑證與借款合同不一致的,以借款憑證為準。被告沈麗燕在借款合同中保證人一欄簽字。2012年9月11日,農業銀行向周益波發放借款100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為2012年9月11日至2013年9月10日。2013年1月15日,原、被告雙方解除婚姻關系。2013年9月10日,上述借款到期后,原、被告未按約償還借款本息。后農業銀行將原、被告起訴至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要求原、被告共同償還該筆借款本息,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判決認定該筆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被告不服上訴至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維持判決,認定該筆債務系夫妻共同債務。2013年12月6日,原告償還農業銀行借款本金及利息(含罰息)合計1033887.15元,后原告向被告追償,被告未付款,故原告訴至本院。
【法院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夫妻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清償后,基于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根據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浙杭商終字第4號民事判決書,原、被告之間與農業銀行借款系夫妻共同債務。雙方對該筆債務應當各半負擔,原告單方償還該筆債務后,有權向被告追償。原告共計償還1033887.15元,要求被告歸還490000元,未超過該筆債務的一半,應當予以支持。
【相關案例】持有相同或相似的案例有:(2014)杭桐分商初字第342號(法院認定借款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雙方各半承擔,故原告有權向被告追償50%)
六、離婚訴訟判決書或調解書中,未就夫妻共同債務作出處理,在借貸糾紛中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一方承擔全部償還責任后,可向另一方追償其須承擔的50%。
1、李益波與蔡小飛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瑞安市人民法院
【案號】(2013)溫瑞商初字第1517號
【要點】在原、被告的離婚訴訟中法院認定原告向農村合作銀行貸款的29萬元為夫妻共同債務,但未予以分割。本案中,原告對于已經判決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貸款,自行籌資予以償還,現向被告追償,實為對離婚訴訟中未予處理的共同債務29萬元主張予以分割,應得到法律支持。
【法院查明】
原告李益波與被告蔡小飛原系夫妻關系,于2004年8月18日登記結婚。2011年12月15日,原告李益波與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汀田支行簽訂最高額抵押借款合同,約定貸款人自2011年12月15日至2013年12月14日期間以最高貸款限額為30萬元向借款人發放貸款。次日,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汀田支行里學分理處向李益波發放貸款29萬元,借款借據記載借款到期日為2012年12月10日。2012年7月25日,原告李益波起訴與被告蔡小飛離婚,本院以(2012)溫瑞塘民初字第776號立案,于2013年1月16日判決準予李益波、蔡小飛離婚,并在事實部分認定債權人為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汀田支行的借款本金29萬元的抵押貸款為原、被告夫妻共同債務,但在判決結果中未予以分割。一審訴訟期間,因該筆抵押借款期限屆滿,原告李益波向他人籌資于2012年12月9日償還貸款并辦理轉貸手續,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汀田支行里學分理處于2012年12月12日依據同一合同號重新發放貸款27萬元。離婚案件一審判決后,李益波不服上訴,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4月1日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并對一審判決中對上述29萬元借款本金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事實亦予以確認。現終審判決已經生效。
【法院認為】
原、被告離婚案件業經判決,生效法律文書已對債權人為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于2011年12月16日向李益波發放的29萬元貸款,認定為李益波、蔡小飛的夫妻共同債務。雖因貸款屆期原因,原告李益波已予以償還,但同時辦理轉貸手續繼續貸款,債務實質上并未歸于消滅。上述貸款歸還時,原、被告離婚訴訟尚未結案、雙方處于分居狀況,經濟已相互獨立。基于原、被告分居事實,原告于2012年12月12日向浙江瑞安農村合作銀行汀田支行轉貸取得的借款,以及向他人籌資用于償還貸款的借款,雖系婚姻存續期間發生,但明顯缺乏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理由,應由原告自行償還。原告對于業經判決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貸款,自行籌資予以償還,現向被告追償,實為對離婚訴訟中未予處理的共同債務29萬元主張予以分割,應得到法律支持。被告辯稱本案債務于婚姻存續期間償還,歸于消滅,原告不具有追償權,理由不能成立。
【相關案例】持有相同或相似觀點的案例有:(2014)臺溫溪民初字第217號
七、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共同承擔。一方在履行全部償還義務后,向另一方追償其應償還的50%,法院予以支持。
1、陳乙與陳甲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青田縣人民法院
【案號】(2011)麗青商初字第867號
【要點】原、被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借款8萬元用于做生意資金周轉及出國所需費用,為夫妻共同債務,原告返還借款8萬元后向被告追償其應承擔的4萬元,法院予以支持。
【法院查明】
原告陳甲與被告陳乙原是夫妻關系,于2004年4月1日由本院作出離婚判決,2004年11月8日,原告向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撤回上訴,原、被告婚姻關系從此解除。在原、被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原告于2000年3月7日分別向趙乙、陳丙各借款40000元,借款用途是做生意資金周轉及出國所需費用,為夫妻共同債務。2005年4月19日,陳丙將其40000元債權轉讓給了趙乙。2005年5月10日,趙乙向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原、被告連帶歸還借款80000元。2006年2月18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作出(2005)蓮民初字第927號民事判決,判決:“被告陳甲、陳乙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歸還原告趙乙借款本金某民幣80000元。案件受理費2910元,其他訴訟費用1250元,合計人民幣4160元,由原告趙乙負擔1000元,被告陳甲、陳乙負擔3160元”。在判決生效后,原告陳甲于2007年1月16日履行了債務,共支付給趙乙83160元,其中,返還借款80000元,歸還趙乙墊付的訴訟費3160元。之后,被告陳乙沒有歸還原告代為償還的任何款項。
【法院認為】
原告于2007年1月16日還給趙乙的80000元借款,3160元訴訟費,在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中,認定是夫妻共同債務,判決共同償還,并確定共同負擔3160元訴訟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因此,原告在履行判決義務后行使追償權,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
2、胡仁東與黃春梅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12)浙金商終字第1517號
【要點】法院判決雙方離婚時,對婚姻關系期間的債務未進行處理,雖在借款糾紛中以達成調解由原告歸還債權人借款本息,但審理法院認為該筆債務形成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夫妻共同債務,應共同償還,故原告履行全部還款義務后,有權向被告追償。
【法院查明】
2006年3月29日,胡仁東向王燕燕借款50000元,并出具借條一份,約定月利率為一分。2012年8月2日,王燕燕向法院起訴,2012年8月27日,雙方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由胡仁東歸還王燕燕借款50000元及利息(利息從2006年3月29日開始按月利率計算至還款之日止),限2012年12月31日前付清。永康市人民法院出具了(2012)金永商初字第1447號民事調解書。2012年9月9日,胡仁東通過銀行轉賬向王燕燕歸還了上述借款本金、利息等共計89025元。另查明:胡仁東、黃春梅于2006年3月20日登記結婚,2006年8月2日,黃春梅起訴要求與胡仁東離婚,2006年9月18日,永康市人民法院判決雙方離婚,但對胡仁東、黃春梅婚姻存續期間債務未進行處理。雙方登記結婚期間,共同創辦過塑料廠。
【法院認為】
胡仁東與王燕燕之間2006年3月29日形成的50000元借款糾紛,已經永康市人民法院(2012)金永商初字第1447號民事調解書調解結案,胡仁東也按約向王燕燕歸還了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計89025元,該事實清楚,予以確認。該筆借款形成于胡仁東、黃春梅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黃春梅理應共同償還。胡仁東履行了全部還款義務后,有權向黃春梅追償。綜上,胡仁東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予以支持。
相反案例:
生效的法院判決書認定為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借款承擔連帶責任,另一方依生效判決已全部執行完畢后向一方追償,審理法院認為生效判決書中的債務為虛假債務,因此對于原告要求被告返還其已代償的款項的要求不予支持。
1、朱煜華與史有琴追償權糾紛
【審理法院】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13)浙湖商終字第434號
【要點】原、被告離婚后,原告父親向法院起訴要求原、被告連帶歸還原告父母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借款,法院作出判決被告承擔連帶責任,原告稱其依此判決向其父支付執行款30萬。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支付其代償的15萬元以及利息,法院認為案涉債務存疑,原告不能證明其已向其父歸還30萬元,故法院不予支持原告的訴請。
【法院查明】
朱煜華與史有琴原系夫妻關系,2007年9月離婚。2008年7月30日,朱云鑒向長興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朱煜華、史有琴連帶歸還其夫妻兩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借款30萬元,長興縣人民法院于2009年8月31日作出(2008)長商初字第589號民事判決,判令朱煜華給付朱云鑒借款30萬元,史有琴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責任。上述判決書送達后,雙方均未上訴,該判決已生效。嗣后,史有琴向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對該案申請再審,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1月19日出具(2010)浙湖民申字第1號受理通知書,對史有琴提出的不服(2008)長商初字第589號民事判決申請再審請求,作出立案審查。2012年1月16日,朱煜華向長興縣人民法院提出訴訟,提出其已履行了(2008)長商初字第589號民事判決確定的義務,已向朱云鑒支付執行款30萬元,故訴至法院要求史有琴支付其已向朱云鑒支付的代償款15萬元及利息5萬元,合計20萬元,并由史有琴承擔本案訴訟費用。長興縣人民法院于2012年7月19日作出(2012)湖長商初字第242號民事判決后,朱煜華不服該判決,上訴于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18日作出(2012)浙湖商終字第299號民事裁定,裁定撤銷(2012)湖長商初字第242號民事判決,發回長興縣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另查明,朱煜華與朱云鑒系父子關系,朱煜華與史有琴自2006年離婚訴訟開始,在長興縣人民法院已進行多次訴訟,雙方之間矛盾一直較大。長興縣人民法院在受理本案后,朱煜華即提出保全申請,要求凍結史有琴作為申請人,朱煜華作為被執行人已交至法院的執行款5萬元。
【法院認為】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已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朱煜華起訴史有琴要求其支付代償款,應舉證證明已履行了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否則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朱煜華陳述提起代償權訴訟是因為史有琴有其他案件在向其執行,為了抵銷其他案件的執行款,且朱煜華與朱云鑒系父子關系,朱煜華起訴的動機及已履行還款義務的真實性令人產生合理懷疑。根據該院查明的事實,朱煜華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已履行了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即已向朱云鑒償還借款30萬元的事實,故朱煜華無權主張要求史有琴支付代償款,朱煜華的訴訟請求,該院不予支持。
二審法院認為:本案主要的爭議焦點是:朱煜華是否有權向史有琴追償。對于上述爭議焦點,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朱煜華能否舉證證明其已向朱云鑒歸還了其于2006年7月6日所借的30萬元。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應由朱煜華對借款已歸還這一事實承擔舉證責任。結合本案,朱煜華提交的用以證明借款已經歸還的證據系三份收條,從收條載明的內容以及原審法院向朱云鑒、朱煜成所做筆錄分析,朱煜華主張其已歸還30萬元借款這一事實主要有以下幾個疑點:一、歸還借款的時間和金額。從時間上看,朱煜華在歸還借款時其已與史有琴離婚,因此雙方已經不再是夫妻關系。從金額上看,朱煜華系足額歸還其向朱云鑒所借的30萬元,然而其本人在向本院提交的上訴狀中卻提到因該借款系夫妻共同債務,應由夫妻二人各半承擔,可見朱煜華的主張與其本人還款的事實是相矛盾的;二、從歸還借款的在場人來看,朱云鑒與朱煜華系父子,朱煜成與朱煜華系兄弟,可見,歸還借款時的在場人均與朱煜華系親戚關系,并沒有其他的見證人在場,因此朱云鑒與朱煜成在向法院所做筆錄中的陳述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三、從朱煜華對還款資金來源的陳述來看,其在向原審法院起訴時稱該30萬元是在外借來3分月息用來歸還朱云鑒,其在原審法院第一次庭審時卻陳述該30萬元系部分向銀行貸款、部分向其兄弟所借、部分系經營快遞公司的收入,而其在本案發回重審后又向原審法院轉而陳述30萬元的資金來源系其一直在經營快遞公司,既然其在經營快遞公司,為何又要向外借款,可見,朱煜華對于30萬元的資金來源前后陳述不一。此外,考慮到朱煜華與史有琴在此前的離婚案件中,朱煜華作為被告需向史有琴支付20萬元,因此,結合本案現有證據,朱煜華起訴的動機及還款的真實性均無法令人信服。綜上,本院認為朱煜華所提交的證據并不能達到其所要證明的目的,相反其所提交的證據存在諸多疑點,故其不能向史有琴行使追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