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文化 |
1.主題:本課主要是對同學們進行道德教育,教育同學們在社會生活中學會勇于承擔責任:一是要維護社會公平堅持社會正義,樹立公平合作意識;二是認識并學會選擇責任,從而勇于承擔責任.增強責任意識。
2.基本知識:公平的含義、維護公平對于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性、什么是正義行為什么是非正義行為、正義對對每個人的行為要求、責任的產(chǎn)生、人在社會中不同角色責任不同、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社會生活中維護社會秩序的保障:法律規(guī)范、道德輿論、自我約束等
3.學習本課意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公平意識和公平精神是現(xiàn)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尊重和遵守規(guī)則是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的品格、現(xiàn)代社會需要有正義感的人、責任感和責任態(tài)度是人生成功的基礎條件
第一課
第一節(jié):我們向往公平
4.從三個角度理解公平的含義(P4):第一,公平與合作緊密相聯(lián)系,公平是合作中的公平;第二公平是一種主觀感受,是參與合作的人通過比較產(chǎn)生的;第三,公平需要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都要實現(xiàn)利益與責任、權利和義務的對等統(tǒng)一。
5.關于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明確兩層含義:第一,公平是社會合作不可或缺的條件,沒有公平,合作就不會成功;第二,每個社會成員都要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6.對于我國當前社會現(xiàn)狀的正確認識(P7):人民當家做主,實行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制度,公民具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社會公平得到基本實現(xiàn);但也要明確各方面在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7.維護社會公平的三個有利于(P8):第一,有利于社會合作不斷延續(xù);第二,有利于社會和諧發(fā)展;第三,有利于協(xié)調各方面利益,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維護社會長治久安。
8.如何維護社會公平:一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力量;二是每個社會成員都要樹立公平意識,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wěn)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二節(jié):為正義高歌
9.社會正義是人們追求的共同目標。
10.明確劃分正義和非正義行為的標準:一是有利于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社會);二是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人)。
11.關于正義要求人們遵守制度、規(guī)則與程序的問題。
12.什么是正義制度?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和程序組成了正義制度.
13.為什么正義要求人們必須遵守社會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第一,必要性:社會公平
14.正義制度和社會公平的關系:社會公平離不開正義規(guī)則與制度;正義規(guī)則與制度為社會公平服務。
15.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對正義行為應當?shù)玫絿冶碚谩⒄剟睢⑷藗兊馁潛P和支持;對非正義行為應當予以道德社會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16.
第二課
第一節(jié)
17.關于責任的產(chǎn)生問題。第一,責任產(chǎn)生于人們之間的相互承諾;第二,責任的產(chǎn)生又不一定就有承諾;第三,責任產(chǎn)生決定于人們的社會關系。
18.責任產(chǎn)生的多樣性:(P17)養(yǎng)育、承諾、分配、任命、職業(yè)、法律、習俗、公民原則、道德原則等。
19.關于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這個問題說明了兩點:一是社會關系的復雜性決定了社會責任的多樣性;二是社會關系的客觀性決定了社會責任的必然性。
20.青少年對待人生社會責任的正確態(tài)度:第一,有一個觀點是不對的,即認為責任只是對成人或職業(yè)人員有關,而對兒童和青少年無關;第二,責任始于生終于死,涵蓋了人的一生;第三,青少年應當認清自己的責任,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有的行為,擔負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從而逐步成長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成員。
第二節(jié)
21.承擔責任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第一,耗費時間,影響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第二承受心理嚴厲,耗費體力與精力,影響健康;第三,自己的利益要受到損失;第四,甚至要危急到生命。
22.承擔責任的好處:第一,對個人有好處,有利于實現(xiàn)自己的奮斗目標、有利于得到別人的幫助與支持、有利于獲得社會的承認與贊譽(三個有利于);第二,對社會有好處,建立良好的和諧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發(fā)展。
23.結論:積極承擔責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4.不承擔責任有什么后果?道德譴責;法律制裁。
第三節(jié)
25.怎樣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第一,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第二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養(yǎng)成負責任的習慣;第三,在責任面前,學會處理,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科學安排時間學會統(tǒng)籌兼顧。
26.怎樣做到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第一,每個社會成員都有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第二公民依法維護社會秩序的內容和要求:公共秩序、社會管理秩序、公共安全、交通規(guī)則、其它(P26)
27.一個青少年如何做到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第一,服務和建設自己所在的社區(qū);第二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第三,內化為個人的內心需要,即不僅僅是法律和道德要求,要樹立個人的責任意識。
28.列舉和正確選擇社區(qū)活動或者社會公益活動(P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