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念先行:保證事業健康發展
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中,趙豐平帶領二中領導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沉淀辦學經驗,升華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昌樂二中教育理念。
教育觀:教育即成長,教育即解放;教育就是對人的成全,培養完整的人;教育是“育人”而不僅是“教書”;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
教學觀:教為不教,學為成長;教學就是導學做三位一體;教學即引領,教為學服務;義無反顧地把發展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實現生教生,生幫生,生考生,生評生,在生生互動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考試觀:考試無處不在;考試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考什么和怎樣考;考試是通過知識考人品;高考成績只是教育的副產品。
課程觀:生活社會、天地萬物,都是豐富的課程資源;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們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效果是在情境感受中產生;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就是他們受教育的過程;“教學生三年要為學生三十年著想,教學生六年要為學生終生奠基”,機械教條、生硬灌輸,永遠不能震撼學生的心靈,永遠不能在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上留下痕跡,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能成為教育的瑰寶。
閱讀觀:“書卷氣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書香氣是一個校園最好的氛圍”,這是我和我的同事們一直在追求的教育境界;“讓閱讀成為課程”,就是要變“課外閱讀”為“課內閱讀”,讓閱讀登上“大雅之堂”,為閱讀正名;讀書是為了營造一個純凈的精神世界,讀書是為生命打好底色,讀書是為人生的成長積蓄巨大力量;讀書能使人的視野更開闊、心態更陽光、思維更靈動、境界更高遠,讀書能使學校的文化底蘊越來越豐厚。
二、“271高效課堂”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沒有課堂的徹底革命,任何改革都是蜻蜓點水。課堂革命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在于改變學生學習狀態、實現學習效益最大化,讓學生會學、學會,在課堂上享受到生命自由奔放成長的快樂。
顛覆性地改革傳統課堂,趙豐平感到比建起一所學校都難。趙豐平坦言:“不可能等到最后的落后分子都理解了再執行,那樣的話就不可能改革成功。”當趙豐平下定了課改的決心并堅決付諸行動之后,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們的決心便在學生們的激情與自信的生態中不斷生長,在學生們快樂與幸福的成長中不斷堅定。
“271高效課堂”基本理念: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教育是對人的成全,全人教育,目中有人,在民主和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心靈;素質教育的重心應該并且只有落腳在課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質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遵循心理學和社會學規律,打造271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271高效課堂”的內涵:1)學習內容方面:20%的知識——自學能會,70%的知識——合作學會,10%的知識——老師教會。2)學生組成方面:20%學生——特優生,70%學生——優秀生,10%學生——待優生。3)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20% 的因素——智商,70% 的因素——情商,10%的因素 ——行商。4)271課堂模式的時間分配:20%(約10分鐘)——(老師)詮釋學習目標,組織課堂教學,課堂引領、激勵、點撥。70%(約30分鐘)——(學生)分組合作,展示點評,質疑拓展。10%(約5分鐘)——(學生)總結反芻,當堂檢測。
高效學習的三個階段:預習自學——高效課堂——訓練拓展。
“271高效課堂”的五個基本步驟:讀書自學、自主探究;完成學案、訓練應用——分組合作、討論解疑——展示點評、總結升華——總結反芻、當堂檢測。
“271高效課堂”的四大特征:①高效課堂是生態課堂。在這里,沒有表演,沒有偽裝;沒有老師的一廂情愿、喋喋不休、好為人師,有的是原汁原味、神情專注、始終如一的可持續發展平臺。②高效課堂是人文課堂。在這里,人情有滋有味,人性充分張揚,人脈左右逢源,人氣蒸蒸日上,人道備受尊重,人格獨立高尚;每個人都志存高遠,沒有鼠目寸光;每個人都充滿愛心,相互幫忙;每個人都專心致志,意志剛強。③高效課堂是智慧課堂。在這里,學生觀察敏銳,記憶快準,思維靈活,思路流暢,思考獨特,思想深刻,視野開闊,想象寬廣。④高效課堂是安全課堂。學生的生命能夠得到充分保障;教師敢于放權、放膽、放手、放心,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善于合作、大膽創新、勤于實踐;學生不惟書本、不惟權威、不惟經典,敢于質疑、修正、創新、超越;在這里,沒有打擊報復,沒有冷嘲熱諷,沒有秋后算賬,沒有后顧之憂,有的是兼容并包、激勵欣賞、理解原諒,有的是人文關懷。
“271高效課堂”十六條:
1)一個核心三個重點:一個核心是課堂教學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三個重點一是要編制好導學案,二是要抓好備課,三是要抓好學習小組的建設。
2)努力實現三個轉變:教師變導師,教室變學室,灌輸變探究。
3)學生學習的三個定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4)教師指導的三個要求:導而弗牽(引導學生但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強而弗抑(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是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開而弗達(啟發誘導學生但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
5)課堂師生關系的三個標準:民主、平等、尊重。
6)課堂建設的三個標準: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7)三個基本觀點: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教學即引領。
8)三個基本環節:合作探究、展示點評、質疑拓展。
9)三件寶:導學案、雙色筆、糾錯本。
10)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11)三量: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
12)對學生的三看: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13)小組學習的三種方式:自學,對學,群學。
14)注重培養學生的三力:思維力,表達力,生成力。
15)課堂評價的三看:一看教師是否高效使用導學案和組織了當堂檢測;二看是否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小組長及學習小組的作用;三看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
16)三條高壓線:預習不充分的課不準上;嚴禁教師與學生搶風頭;必須當堂落實達標。
收獲:老師主動給學生松綁,教師享受到學生自由成長的感動,同時,學生創新的火花不斷點燃老師的靈感,讓老師的專業水平快速提高,老師由研究“老師如何教”變為研究“學生如何學”,教學相長,其樂融融;學生主動脫離老師的懷抱,自己跑得歡,自由、民主、安全的課堂讓學生的心靈和能力主動地成長,學習成為享受,學習效益大幅提高;提供了民主、尊重、平等、寬容、欣賞、和諧、安全的成長環境,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成長了心靈。
高效學習行動小組、高效學習科研小組、班級行政管理小組是組織保證,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是內容保障,校本培訓是智力支撐。
三、讀書學習培訓,打造卓越團隊
趙豐平校長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成為一座教育的豐碑,每一位教師都應進行六項修煉:修煉上進的事業心、博大的愛心、堅強的意志、豁達的胸懷、協作的精神、認真的態度,使每一個教師人格挺拔,精神卓越。
培訓是最好的教育,學習是最好的管理。實施文化富腦工程,將學習和讀書變成昌樂二中教師的生活方式,學校常年開展主題讀書活動,請著名專家來校講學,督促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爭當專家型教師。大練基本功,內化教學文化。實行導師制,開展新老教師拜師活動。
趙豐平校長在全校啟動“園丁讀書鍛造工程”,成功組織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自動自發的工作》、《細節決定成敗》、《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等十幾場讀書會,通過“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壇”等大型教育教學論壇,聘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來校傳經送寶,并選派100多位領導、老師走出國門、家門上下求索,使“崇尚精彩、拒絕平庸”,“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內化為每一個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
從讀書到文化治校,趙豐平嘗到了甜頭,也找到了訣竅。每次讀的書都是趙豐平親自挑選的,他其實是讓書的作者來替自己傳道。最初強調價值認同,趙豐平就讓教師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自動自發地工作》和《賣產品不如賣自己》。讀完這幾本書,他就提出來要“把工作和事業內化為生命和生活的必需”,“把敬業修煉成一種習慣”,“宗教般的敬業”,“不敬業的人沒有人品”。這些話如果是在大會上說,肯定會大打折扣,但在讀書交流會上,教師們聽起來就更容易入耳、入心。“讀書讓老師知道外面的人在干什么,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做人,讓我們明白,我們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工作態度,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職業精神。”
趙豐平的原則是按“需”讀書。最近,他提出要把每個班級建設成家庭式的親情關系,因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當每一個孩子把班級看作是家的時候,同學和小組之間才能在善意的、良性的競爭中共同成長,這正是高效課堂的根本。為此,他組織教師讀杜威的書,目的是想讓干部和教師們了解并認同這些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生活即教育、民主的教育等等。
趙豐平說,教師的成長是一場心靈的修煉,當一位教師通過修煉和積累,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教育素養,他就成了一座教育的豐碑。
四、真正的素質教育:讓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趙豐平校長率先在學校推行班級自治制度,班級行政管理、學習管理、學習研究并駕齊驅,為班級民主管理、高效管理、和諧管理提供了依據;獨創的學科高效學習研究小組、學科班長制度讓學生將學習提高到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高度;學生雙休日自主發展,建設學生社團70余個,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為每一個學生搭建理想飛翔的舞臺。
在趙豐平校長的親自指導、大力推進下,昌樂二中書香校園工程卓有成效,學校的閱讀被有關媒體稱為海量閱讀,每一個學生每學期至少閱讀40本名著,每個年級每月一次讀書會,每學期一次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辯論會、課本劇表演、名著故事會、專題報告會以及“今年寒假我讀書”、“名著伴我成長”、“零食換名著計劃”等讀書活動異彩紛呈。
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能成為教育的瑰寶。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們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效果就是在情景感受中產生,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就是他們受教育的過程。要成材先成人,教育以德育為先,把每一個活動都變成孩子們的節日,給學生銘記終生的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做人,走進大學、揭秘火山群、西瓜嫁接、“生存生活”實踐周、青島看海、45公里野營拉練、中華文化尋根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引起社會的矚目。
當學生厭學時,知識便成了垃圾。趙豐平堅信,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教育。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拒絕課外活動形式的小打小鬧,必須從核心入手,從課堂入手。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形成是學習的結果,而知識學習的過程和能力培養的過程才是學習的本身。
五、讓每一位教師成為一座教育豐碑
趙豐平認為,教師首先應該以知識分子來定位自己,要求自己,因為他們是關照著腳下的路并時常仰望星空的人,是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良知影響社會文明進程的人。所以應該讓每一位教師成為一座教育的豐碑,矗立在學生的心目中,矗立在公眾的心目中。
讓教師有尊嚴地工作,趙豐平覺得就是給教師充分的專業成長的空間,給教師廣闊地施展才能的舞臺。“讓教師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趙豐平說,“我們可以弘揚蠟燭精神、春蠶精神,作為校長,我絕不能讓教師去做蠟燭,更不能讓教師去做春蠶,如果把教師的生命和生活弄得這么悲壯,誰還喜歡教育?誰還熱愛學生?”
趙豐平說,不要讓教師把工作僅僅當成謀生的手段,而要讓他們為了自身的精神需要而生活。他倡導教師做三種人:做會學習的人,做一個快樂工作的人,做一個善于思考和反思的人。要想讓學生成才,先要教師成才。教育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
六、學校是價值和利益的共同體
任何一個人,特別是老師都想成就自己的事業,當我們給老師提供了這個平臺,我就想什么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管理就是最高管理者把他的管理目標分解到每一個被管理者的頭上,作為校長,他把管理的目標分解到老師的頭上,然后幫助每一個老師實現目標。一個事業團隊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只有先形成一個價值共同體,然后才能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進而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不管什么單位,一定要讓大家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為了把學校打造成一個共同體,他煞費苦心。在干部選用上,他的標準是“三個最”:最敬業、成績最好、人緣最好。而且每次都是圈定七八個人選,淘汰一次后,再從剩下的四五個中提拔。光有干部隊伍還不行,還要把教師拉來入伙。“要讓大家都跟著跑,七八個還不行,必須有80-90%的教師跟著我”。
七、全人教育:起點上的終點思考
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學習那點基礎知識,應該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培養人的心智,發展人的技能,開拓人的視野,讓這個人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文明,胸懷越來越豁達。這恰好呼應了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即教育需要培養“完美的人”,引導人在多方面和諧發展,尤其是在學問、道德、藝術、宗教、身體和生活這6個方面。關于“全人教育”,趙豐平有3個方面的解讀:一是人與人是有差別的,但是差別主要不在智力,而是在于心靈的理想和價值的判斷。他認為,“智商高心靈沒力量,你只不過比我早一天判斷出來而已;智商高心靈也有力量的人才能做大事”。二是教知識是方式,育人是目的。趙豐平認為,教學不能僅僅圍繞著高考轉,否則就違背了教育規律。“高考考的是人品”。他的解釋是,人品包括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價值觀、意志品質、吃苦精神、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愛心等。人品不好的人一般做人不踏實、做事潦草,也就不會考得好;人品不好的人一般習慣于投機取巧,即便是分析出了問題,也不甘于深入地去解決問題。三是教育就是影響人的命運,教育是一項讓孩子終生擁有能力和幸福的事業。在趙豐平看來,高中3年就是要教給學生4種能力:做人、生活、學習和協作的能力。這個觀點來自于他的終點思考:30年之后,他在高中甚至大學里學的知識估計早就忘得差不多了,而沉淀下來的理解力、生活態度、價值觀、意志品質、吃苦精神、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愛心等才是讓他立足社會、走向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