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和陳沖一樣年少成名,也和陳沖一樣因出演清純少女而成明星,卻為何正當紅時息影?
1982年,北影廠著名大導演凌子風,在將老舍先生的名著《駱駝祥子》搬上銀幕并大獲成功后,他便將改編和拍攝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提到了議事日程。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沈從文先生的大力支持。但同時沈先生也提出了一個疑問,那就是,扮演翠翠的演員好找嗎?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凌子風就已經產生了將《邊城》搬上的銀幕的想法,但為什么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呢?也是因為扮演翠翠的演員不好找。
當聽說凌子風決定拍攝《邊城》之后,北影廠領導向他推薦了前不久剛剛因出演電影《苗苗》而嶄露頭角的演員李羚,認為她是扮演翠翠的最佳人選,但卻被凌子風一口拒絕。因為在他心中,翠翠這個角色,應該是“大腦門,凹眼睛”的漂亮女孩,而李羚,雖然也是美女,并且氣質純真,但顯然并不具備這兩個要素,而且在凌子風的設想中,情竇初開的翠翠應該由一名十三四歲的少女來扮演,李羚在年齡上,也偏大了一些。
在凌子風的設想里,具有“湘西小美女”典型特征的翠翠,應該在湖南范圍內尋找,可找來找去卻沒找到,最終卻在四川成都發現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就是戴吶。
戴吶長得的確非常有特點,圓圓的臉龐,寬寬的腦門,大大的眼睛凹進去,非常容易讓人記住。她那年才剛13歲,就像花骨朵一樣清純美麗。所以,就算她在這之前從沒拍過電影演過戲,凌子風導演還是大膽地啟用了她。
在凌子風看來, 戴吶就是自己想要尋找的翠翠。于是她頂替被眾人看好的李羚,幸運地成為了《邊城》中女主角的扮演者。
戴吶沒有任何表演經驗,可她身上的很多特質卻與《邊城》中的翠翠相當吻合。尤其是那種天然的純真和嬌憨,卻是任何一個演技高超的演員都無法替代的。
最關鍵是,雖然她從小生活在大都市,但她所扮演的湘西女孩翠翠,卻絲毫也沒有現代都市女孩的那種浮躁和尖銳,而是那么沉靜,那么樸實,就像山里的野花迎風招展,又似身邊的溪水緩緩流淌。而這一切,都完全貼近沈從文筆下的描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
大家都知道,沈從文筆下空靈的文字,要改編成影視作品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尤其是要想體現出他筆下的那種詩化和意境,就更加難上加難。而凌子風的這次創作,卻非常成功,他將沈老作品中那種無法言說的美,那種詩意的純凈,可以說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中戴吶的表演,功不可沒。
這當然離不開凌子風導演以及扮演爺爺的馮漢元老師的悉心指導。
據戴吶后來回憶說,凌子風導演當時給她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表現出翠翠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又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那種迷茫和惆悵,都要通過眼神表現出來。而這種表現又應該是含蓄的,內斂的,不張揚不外露的,這就讓初出茅廬的戴吶,感受到了表演的難度。
《邊城》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古老的湘西小鎮,民風淳樸。15歲的美少女翠翠,和她的爺爺相依為命。小鎮上船總家的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都愛上了翠翠,大佬一心想著通過明媒正娶的方式,娶翠翠過門。可是翠翠心里更愛的,卻是二佬。后來大佬被水淹死,而二佬也賭氣出走。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爺爺也去世了。憂傷的翠翠,只能一個守著渡船,盼望著二佬能早日歸來……
故事是清淡的,電影是純凈的,就像一幅幅清新雋永的山水畫,傳遞著小說之中的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
電影上映后,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和好評。凌子風因此獲得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影片還獲得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而在其中扮演的翠翠的戴吶,也因為清新脫俗的表演,而一舉成名,成為了一個小明星。
我覺得戴吶的表演,貴在真實自然,不做作。她所扮演的翠翠,與陳沖當年在《小花》中扮演的趙小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與陳沖所不同的是,戴吶成名后,卻并沒拍太多電影,她似乎并不貪戀演電影所帶來的虛名,而是被導演凌子風所表現出的博學多才而折服,立志成為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所以,她也只是在《同齡女友》中出演過春妹之后,便選擇息影了。此后,她考上外語學院,成為了一名翻譯,過著平常人的生活。
但是戴吶在《邊城》中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了,所以很多年以來,太多的影迷,都對她心心念念,無法忘記。甚至有眾多網友,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戴吶的消息。
原來戴吶后來結婚、生子,又去了香港、美國等地,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再看到她時,人到中年的她,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美人,褪去了少年時的稚氣,她變得精致而優雅,一舉一動落落大方。只是粲然一笑時,依稀可見“翠翠”當年模樣。
1983年,參加《邊城》拍攝時,她13歲,那么算下來,她如今也有50歲了。性格安靜的她,一直都很低調,不張揚,更不愛炒作,所以我們在媒體上無法看到她的更多消息。但從她的近照來看,她的臉上沒有任何困苦之色,而是帶著平靜的、恬淡的笑容。更難得的是,直到現在,她的臉龐還是那么光潔,不染纖塵。我想,也只有真正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感恩的人,才會呈現這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