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實用的艾灸養生方法
一、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百會:后發際正中直上7寸,或當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中脘: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氣海: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
二、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可用于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后遺癥及一切虛勞損傷。
三、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臍中下3寸)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癥,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额惤泩D翼》云:“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余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
四、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身柱: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兩側肩胛岡高點相平。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五、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兩側肩胛岡高點相平。
郗門: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膻中:兩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或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
六、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脘: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七、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大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兩側肩胛岡高點相平。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八、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關元: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九、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中脘: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關元: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本文來自: 保健按摩網 詳細文章參考:http://www.baojiananmo.com/showNote.php?id=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