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牛娃們在小學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家長。
多年的教育經驗,接觸過很多家庭的,我特別認同這句話:小學6年,決定孩子的一生,父母要幫孩子走好啟蒙與啟航的關鍵期 !
追蹤千余名學霸后發現: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并不是高智商,學霸的父母談起孩子的學習經驗,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一點——抓好孩子小學階段。現在花點心思,到了高年級就會省心不少。
小學階段具體如何抓?
1一2年級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建立學習習慣的黃金期,而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對父母的依賴性強,父母的觀念、行為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所以,父母要狠抓這個時期,幫孩子養成學習好習慣。
比如,陪孩子寫作業,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寫作業不認真、拖拉磨蹭、吃東西、上廁所等問題及時解決;讓孩子生活作息規律,自己整理書包,認真書寫,堅持朗讀等。
一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要上去,為以后的閱讀打下基礎。
練字掌握坐姿和握筆才是關鍵,必背古詩,每日閱讀都不能落下。
數學一二年級最重要的就是打牢計算基礎。要讓孩子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定時定量的完成練習。
3——4年級
小學三四年級,對孩子來說是個小轉折,可以說,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習習慣和成績直接影響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的成績。
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逐漸定型的階段,也是教育界常說的“分水嶺”,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孩子注定是優秀的。
此階段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更要抓好,孩子在一二年級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加強,不能放松。
當然在這個時候,一二年級沒有做好規劃的孩子,“三年級滑坡現象”就會困擾一大批的家長。
孩子的學習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就要有意識的去培養一兩項特長和優勢學科。
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孩子按照計劃去學習,想不成為學霸都難!
三年級后父母就不要陪孩子寫作業了,教會孩子自己做計劃,整理錯題、做筆記。
但是要讓孩子知道上課盡量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千萬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講課內容。
此時,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要養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所以要保證孩子每天閱讀30分鐘,也為寫作文積累了素材。
數學,基礎知識扎實后,孩子如果有興趣,可以接觸奧數,開闊孩子的思維,打開另一種解題思路。
5——6年級
小學高年級階段,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學習壓力增大,父母不要過多嘮叨和催促孩子了,讓孩子自己學會總結知識點,孩子有了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后,初高中就輕松多了。
閱讀進階,能閱讀科普讀物和文學作品。
初中必考的12本名著泛讀一遍,早閱讀,早受益。初中學習科目多,難度大、時間緊,把更多的時間用到其他科目上,學習上的優勢就會非常大。
仔細觀察,我們發現學霸在小學就養成各種習慣:書寫習慣、不拖延、善于思考、總結等,小學階段抓好了,孩子整個學業成績一路飆升。
學習不好的孩子,基本都有嚴重的拖延癥和不良的學習習慣。
解決辦法:①可以給孩子看相關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書。
②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要重點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使孩子的學習變得輕松,所以取得好成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