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脈循行:起于手小指外側端(少澤),沿手背外側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側后緣,經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出于肩關節,繞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脈)向下入缺盆部聯絡心臟,沿食管過膈達胃,屬于小腸。
缺盆部支脈:沿頸部上達面頰,至目外眥,轉入耳中(聽宮)。
頰部支脈: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內眥(睛明)、交于足太陽膀胱經。
2.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睪丸、耳聾、目黃、頰腫、咽喉腫痛、肩臂外側后緣痛等。
3.主治概要:主治頭、項、耳、目、喉咽病、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定位] 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指背動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痛,目翳,咽喉腫痛,乳癰,乳汁少,昏迷,熱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癰。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附注] 手太陽經所出為“井”。
[定位]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解剖] 有指背動、靜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痛,目痛,耳鳴,咽喉腫痛,乳少,熱病。
[配伍] 配耳門、翳風治耳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陽經所溜為“滎”。
[定位]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解剖] 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后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項強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腰背痛,癲狂癇,瘧疾,手指及肘臂攣痛。
[配伍] 配列缺、懸鐘治項強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傷。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陽經所注為“輸”;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
[定位] 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解剖] 在手背尺側,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腕背側動脈(尺動脈分支),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項強痛,耳鳴,目翳,黃疸,熱病,瘧疾,指攣腕痛。
[配伍] 配陽陵泉、肝俞、膽俞治黃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陽經所過為“原”。
[定位] 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 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有腕背側動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狂癇,腕痛。
[配伍] 配陽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陽經所行為“經”。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
[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莖突上方,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布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的末支,腕靜脈網;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
[主治] 目視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沖、足三里治目視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陽經郄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
[主治] 頭痛,目眩,熱病,癲狂,項強,肘臂酸痛。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陽經絡穴。
[定位] 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解剖] 尺神經溝中,為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側上、下副動脈和副靜脈以及尺返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癲癇。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陽經所入為“合”。
[定位] 在肩關節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
[解剖] 在肩關節后下方,肩胛骨外側緣,三角肌后緣,下層是大圓肌;有旋肩胛動、靜脈;布有腋神經分支,最深部上方為橈神經。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鳴。
[配肩髃、肩髎治療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療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1~1.5寸。
[定位] 在肩部,當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關節窩后方三角肌中,深層為崗下肌;有旋肱后動、靜脈;布有腋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附注] 手、足太陽,陽維脈與陽蹺脈交會穴。
[定位] 在肩胛部,當崗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
[解剖] 在崗下窩中央崗下肌中;有旋肩胛動、靜脈肌支;布有肩胛神經。
[主治] 肩胛疼痛,氣喘,乳癰。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癰。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定位] 在肩胛部,崗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解剖] 在肩胛崗上緣中央,表層為斜方肌,再下為崗上??;有肩胛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和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附注] 手三陽與足少陽經交會穴。
[定位] 在肩胛部,崗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在肩胛崗上緣,斜方肌和崗上肌中;有頸橫動、靜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靜脈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經后支外側皮支、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
[主治] 肩胛疼痛。
[配伍] 配天宗、秉風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定位] 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 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表層為斜方肌,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有頸橫動、靜脈,布有第一神經后支內側皮支,肩胛背神經和副神經。
[主治] 肩背疼痛,頸項強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定位] 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橫突端,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表層為斜方肌,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挥蓄i橫動、靜脈;布有第一胸神經后支內側皮支,肩胛神經和副神經。
[主治] 咳嗽,氣喘,肩背疼痛,目視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定位] 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后緣,扶突后,與喉結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緣,肩胛提肌后緣,深層為頭夾??;有耳后動、靜脈及枕動、靜脈分支;布有頸皮神經,正當耳大神經叢的發出部及枕小神經。
[主治] 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暴喑。
[配伍] 配列缺治頸項強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定位] 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后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解剖] 在下頜角后方,胸鎖乳突肌停止部前緣,二腹肌后腹的下緣;前方有頸外淺靜脈、頸內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的前支,面神經的頸支、副神經,其深層為交感神經于的頸上神經節。
[主治] 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
[配伍] 配列缺治頸項強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定位] 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解剖] 在顴骨下頜突的后下緣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顴肌中;有面橫動、靜分支;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
[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目閏)動,齒痛,頰腫。
[配伍] 配地倉、頰車治口歪;配合谷治齒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附注] (1)手少陽,太陽經交會穴;(2)《圖翼》:禁灸。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解剖] 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三支的耳顳神經。
[主治] 耳鳴,耳聾,聤耳,齒痛,癲狂癇。
[配伍] 配翳風、中渚治耳鳴、耳聾。
[刺灸法] 張口,直刺1~1.5寸。
[附注] 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交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