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玉竹: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
玉竹的普及性比尋常的中藥要高很多,在2002年,衛生部將玉竹納入藥食同源物品名單中,現在身邊很多人,都用玉竹煮水喝,有點淡淡的甜味,還能滋陰。
玉竹味甘,微寒,歸肺、胃經,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因為甘涼入肺,能滋潤肺陰,所以臨床可以治療燥邪傷肺的咳嗽及陰虛勞嗽等;因為味甘質潤,能滋陰生津,所以也可以用來治療熱病傷陰的口渴及陰虛消渴等。
總得來說,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燥,內熱消渴之類的問題,都可以用玉竹。
臨床上玉竹很少單獨使用,經常會配伍其它養陰清熱、生津止渴的藥物共同使用,比較常見的就是沙參麥冬湯了。
沙參麥冬湯源于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上焦篇·秋燥》,是甘寒法治療溫燥證的代表方之一,原文中敘述它: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麥冬湯主之。
原方是由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冬桑葉、生扁豆、生甘草7味藥組成,是燥傷肺胃陰分證的常用方劑。
那沙參麥冬湯臨床具體怎么應用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以下兩則醫案!
患者,男,50歲。
初診:2018年8月7日。
診斷支氣管擴張5年,現患者咳嗽,咳痰,色黃質稠量多,全身乏力,舌淡紅苔薄,脈沉細。
查體:右下肺局限性濕啰音。
西診:支氣管擴張。
中診:咳嗽。
辨證:肺陰虧損。
治法:養肺陰,清熱邪。
處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組成:南沙參30g,麥冬20g,杏仁10g,旋覆花10g,瓜蔞仁10g,桑葉10g,桔梗10g,薏苡仁15g,蘇梗10g,炒蘇子10g, 蟬衣6g,前胡10g,澤瀉10g,廣藿香10g,炙甘草8g,7 劑。
服7劑后咳嗽明顯減輕,痰量減少。
原方換南沙參為北沙參,再進14劑,諸癥皆平,至今4月未發。
按語:咳證雖多,無非肺病,李老指出此患者初犯為痰熱蘊肺,病情遷延日久,傷及肺陰,致肺陰虧耗而咳嗽。
在《素問·至 真要大論》中有:心隔中熱,咳不止。所以用沙參麥冬湯合宣肺化痰之品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患者,女,63歲。
初診:2013年10月3日。
反復咳嗽、咳痰、氣喘四年余,每因氣候變化而加重,每年持續3個月以上,曾服用復方甲氧那明以及頭孢地尼癥狀不能改善,現患者咳、痰、喘,偶有膿痰及咯血癥狀,舌紅苔薄,脈沉細。
查體:心肺(-),咽部有淋巴濾泡。
胸片:兩肺紋理增粗。
西診:慢性支氣管炎。
中診:咳嗽。
辨證:久咳傷陰,肺失潤養。
治則:滋陰潤肺。
處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組成:北沙參30g,麥冬20g,扁豆20g,黃芩10g,玄胡10g,玄參10g,玉竹10g,枸杞子15g,決明子10g,菊花10g,蟬蛻6g,射干10g,甘草8g。
7劑,水煎服,早晚溫服。
服7劑后癥狀明顯改善,守方如上,再進14 劑,諸癥皆消。
按語:患者患慢性支氣管炎4年,久病耗氣傷陰,累及肺金之體,復又感外邪,正氣欲虧,無力驅邪外出,邪戀于肺,遷延不愈。
肺喜潤惡燥,凡燥熱傷肺,或肺病日久,損及肺陰,而致肺陰不足而失于濡潤,故以沙參麥冬湯加減滋陰潤肺,同時配以清內熱之藥驅邪外達。
本文地址:https://www.jingfangpai.cn/p/105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