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為在綜藝節(jié)目《一年級》中,擔任大學一年級新生的表演老師。
有一次,一個女孩兩天沒去學校上課,也沒請假,大家都很擔心。
于是等女孩來上課后,佟大為問:“你干嘛去了?為什么不請假?”
得知女孩是害怕考不好,逃走了,佟大為覺得應該教育一下女孩,得讓她意識到逃避的可恥,必須要敢于面對挑戰(zhàn)和失敗。
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
這把佟大為氣得夠嗆,說:“在學校里,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guī)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么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佟大為說的這番話,就可以直接挪到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上。
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余力,再做朋友。
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guī)則之上,不然就容易養(yǎng)出如上文那種界限不清的孩子。
否則,他們不止在家里看不到自己的錯處,直接頂撞父母,以后面對老師和上司,也聽不得一點批評。
違反規(guī)則卻不能批評!這在社會上怎么可能?
規(guī)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yǎng)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
這世界不以任何人為中心,每個人都要有規(guī)則意識,這是生存法則。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家長,在跟他講話的時候,他的孩子就在一邊哼哼唧唧,說要手機。
這家長懶得理他,于是孩子變本加厲,開始對家長拳打腳踢。
被纏得受不了了,他終于掏出手機給孩子,然后對我抱歉地笑,說他們家比較寬松,都是跟孩子做朋友,所以孩子不怕大人,比較活潑,在什么場合都不怯生,而且孩子也打不疼,他有分寸。
我就納了悶了,這是對朋友有誤解,還是對活潑有誤解?
讓孩子敬畏你,才是父母該做的事
所謂的敬畏,是因為尊敬,所以愿意聆聽你的教誨,也就是尊重的畏懼。
這毫無疑問,是對父母的極高要求。
給孩子樹立不可踐踏的父母權(quán)威,是教育的基本功。
而這種父母權(quán)威,要來自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塑造。
1、必須有規(guī)矩,不要自由散漫養(yǎng)孩子
孩子為什么會事事挑戰(zhàn)你?
因為你沒有給孩子建立清晰的規(guī)則意識和界限感!
你給孩子的規(guī)則和界限感越明確,孩子越不會無理取鬧,因為他知道,無理取鬧行不通。
這里要注意,我們給孩子定規(guī)則,沒有一個定法,切記生硬一刀切。你可以視自己的家庭情況,給孩子定一些必須堅持的規(guī)則,不觸及規(guī)則時,就給孩子自由。
一開始可以視孩子的接受度,循序漸進,一但穩(wěn)定,就要堅定執(zhí)行,不可以有例外。
2、制定規(guī)則,要溫柔而堅定
溫柔而堅定是被無數(shù)育兒專家強調(diào)的規(guī)則制定方法。
所謂溫柔,是不要生氣, 語氣很重要!要平和,從孩子的感受出發(fā),愛他,理解他。
要真的在意孩子的感受,而不僅是你的管教目的。
3、想讓孩子好,自己先成為榜樣
如果說這世上有什么育兒技巧最靈驗。
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師益友。
良師為先,益友其后。
滿眼放光說:我為我的父母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