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個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這兩點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員工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必備的素質。職業道德尤其對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那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題及答案有哪些呢?下面jy135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題及答案,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有(六 )條,它是規范(教師)的行為準則。于( 2008 )年修訂完成。
2、 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 ),認真(批改作業 ),認真( 輔導學生 )。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 )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 ),關心學生(健康 ),維護學生( 權益 )。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 )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 知識結構 )。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5、 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 素質教育 )。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因材施教 )。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6、 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 權利 )和( 義務 )。
7、 節假日補課是( 國家教育部 )明令禁止的,是一種( 非法行為 )。
8、 社會主義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 政治素質 )、( 業務素質 )和( 心理素質 )。
9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要在(二級乙 )以上標準。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1993年10月31日通過,自( 1994年1月1 日 )起施行。
11、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 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12、 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培養( 有理想 )、( 有道德 )、( 有文化 )、( 有紀律 )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13、 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 批評教育 ),不得( 開除 )。
14、 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 學校 )、(社會 )、( 家庭 )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
15、 教師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 教師資格 )。
1、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氣氛和父母子女關系還在形成,但隨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很多孩子對父母的教誨聽不進或當作'耳邊風',家長感到家庭教育力不從心。教師應該( C )
A、放棄對家長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長,讓家長成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長,樹立家長的威信,從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這些家長
2、教育法律關系中兩個最重要的主體是( C )
A、教育部門和下屬學校 B、教育機構和非教育機構
C、教師和學生 D、教育領導和教師
3、 孔夫子所說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止”,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可以理解為( D )
A、走路身體一定要端正 B、對學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確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學生,學生自然會學好
D、教師自己以身作則,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4、從教師個體職業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師的職業良心首先會受到( A )
A、社會生活和群體的影響 B、教育對象的影響
C、教育法規的影響 D、教育原則的影響
5、師表美的精神內涵或內在方面應該是( B )
A、表美 B、道美 C、風格美 D、形體美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思想出自(C )
A.《學記》 B.《大學》 C.《論語》 D.《師說》
7.“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A.《學記》 )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8.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詳細論證班級上課制的教育著作是(C.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A.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D.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9、周恩來稱贊的“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陶行知)。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楊賢江 D.陶行知
10、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蔡元培)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楊賢江 D.徐特立
11、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 (C) 。
A、學費 B、雜費 C、學費、雜費 D、學費、雜費、住宿費
12、義務教育實行領導,——統籌規劃實施,——為主管理的體制。(A )
A、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
B、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
C、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市級人民政府。
D、國務院;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
13、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的工資水平應當( B )當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
A、相當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14、縣級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 C ),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
A、學習和培訓 B、溝通和合作 C、培訓和流動 D、交流和互訪
15、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 D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A、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B、團隊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C、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D、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和實踐能力
1.簡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答: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2.聯系實際,談談如何處理好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三個層次的關系。
答: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三個層次的關系是:理想層次、原則層次和規則層次。其關系是:
①理想層次著眼于從較高層次的理想狀態對教師職業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方向,是社會對教師職業倫理行為的高要求。
②原則層次著眼于從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角度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定位,它既表達了現實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對教師職業倫理行為的基本要求,同時又考慮到我國教師現有的師德水平以及如何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向更高層次邁進。
③規則層次體現了對教師職業倫理行為的底線要求,是每一個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職業倫理要求。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師的外顯行為特征,有很強的觀察性和操作性。教師職業道德規則通常采用否定式語言格式,以明確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采用和呈現的。
3、簡述教師的職業紀律。
答:教師職業紀律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應遵守的規章、條例、守則等。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教師意識并不斷強化這種意識;
第二,認真學習教師職業紀律的有關規定;
第三,在教育勞動中恪守教師職業紀律;
第四,從一點一滴做起;
第五,虛心接受批評,勇于自我批評,善于改正錯誤。
4、簡述教師在公正對待學生方面的“偏愛偏見”的危害性。
答:教師在公正對待學生方面往往出現的誤區是對優生的偏愛和對差生的偏見。
①教師對優生的偏愛很容易使那些自覺性、自主性不高的學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從而產生一種自卑感,進而放棄某門功課的學習。
②教師對差生的偏見,就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歧視,就會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進而造成學生逃學、輟學等,給學生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5、 簡述教師侵害學生受教育權常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l)侵犯學生受教育機會平等的權利;
(2)侵害學生參加考試的權利;
(3)?犯學生上課學習的權利;
(4)侵害學生受教育的選擇權;
(5)侵犯學生在升學、復學方面的同等權利。
6、 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是什么?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7、教師享有哪些權利?
答:(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8、 教師應當履行那些義務?
答:(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9、簡要回答學校的法定義務
答:(一)遵守法律、法規;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三)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提供便利;
(五)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并公開收費項目;
(六)依法接受監督。
10、 《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請寫出本條所規定的四種情形。
答:(一)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調整學校的設置規劃的;
(二)學校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的;
(三)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并及時維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規定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的。
11.《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任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請寫出本條所規定的四種情形。
答:(A)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B)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C)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D)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12、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如何對待學生?
答:一、教師必須關心學生,了解學生。二、教師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三、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他們的進步。四、教師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五、愛生要全體,要一視同仁。
1.班主任張某以加強班級管理和嚴肅校紀班風為由,在班級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規定:學生上課遲到一次罰款1元,曠課一次罰款2元,不按時完成作業罰款3元,損壞公物罰款10—200元,吸煙、酗酒、打架斗毆罰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學已相繼向張某繳納了罰款。請分析
張某的行為是否違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什么?
答:張某的行為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教師不得罰款。
教師在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嚴格按照《憲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符合法制化,做到依法執教。現實中,不少教師沿襲了舊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從教過程中,自覺和不自覺地侵犯了青少年學生的權益,出現了違法、犯法的現象,反映了不學法、不懂法、不執法的問題。如:教師隨意批評、責備學生;教師采用各種方式體罰學生等。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
并進一步闡述:'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教育是興國之基礎,強國之支柱。教師從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依法行使教書育人的權力,履行教師法定的職業義務和職業責任,以實現依法管理教育事務,保證教師在教書育人的活動中依法進行,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
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教師職業勞動任務是教書育人,對人進行素質教育。教師只有做到了依法執教,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培養依法治國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識。我國現有1000萬教師大軍,他們兢兢業業、努力工作,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涌現出一大批全國的十杰教師和師德典范。但是,還相當數量的教師法律意識不強,既不學法,又不懂法,更不執法,有的幫學生考試作弊,有的誘導學生看黃色書籍、黃色錄像,有的采用各種體罰學生的方式等等。都說明這些教師依法執教的意識還較淡薄,必須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2、 試論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答:①這種說法正確。②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完善作用。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在認識能力、行為方式、情緒狀態、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現出積極良好的姿態,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反之教師心理不健全、不健康會對工作產生消極影響,嚴重的不僅影響其傳道、授業、解惑作用的發揮,而且也會對教師職業道德形象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并給學生身心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3、 分析評論:某校初中二年級學生費某平時紀律松散,經常遲到,上課與鄰座講話,經老師多?教育仍無改變。該生家長因忙于做生意,對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趙老師雖然多次與其父母聯系但沒有找到其父母。趙老師認為,如果繼續讓費某隨班學習,會給其他同學帶來不良影響,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費某談話,要其自動退學。費某在老師的壓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厭學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經家長同意,輟學回家。這位班主任老師做法是否合理?請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學生上課的做法是不對的,侵犯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教師要依法執教。
(2)分析與評論:停止違反紀律的學生?課,應符合教育活動的價值要求,與對學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學生違紀程度相適應,有充分客觀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班主任老師不得隨意不讓學生上課,不能帶有個人偏見和感情用事;后進生的轉化需要教師的愛心、耐心和信心;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可偏愛,要講究教育藝術。
4.試論述新《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的意義
答:、這款規定標志著我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時代已經來臨。“免費”成為新《義務教育法》最大的一個亮點。推行免費義務教育是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舉措,目的是保證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學,不會因貧輟學,使義務教育更加名副其實。
5.試分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開除學生的原因。
答:《義務教育法》規定不得開除學生,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決定的,目的是為保障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是強制性教育,是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不能因為學生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就剝奪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同非義務教育有所不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如果嚴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學校可給予其開除學籍的處分。
6、 分析評論:王洋是某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成績一直不好。在數學課上他不認真聽講,所以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數學課,就感到害怕。請問: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位數學老師?
答: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由此可見,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如果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講而體罰王洋,無疑會對他的身心健康構成很大的傷害,影響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對于老師違法行為,王洋可以通過他的監護人或者學校領導,要求教師糾正其體罰學生的錯誤做法。如果老師堅持不改的話,也可以要求對其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學生自己的合法權益。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歲, 系農村某鎮初中二年級學生、李某認為女孩上學無用,還不如早下來賺錢,遂于2003年暑假將李霞送到鄰鎮一個體戶處打工、開學一周后,學校老師,領導,村干部多次上門家訪,李某拒不說明其去向,有時還惡語相報:'孩子讀不讀書是咱們自家的事,你們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請問:⑴該案例中有沒有違法行為⑵違反了什么法律規定⑶違法主體是誰⑷應該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參考答案:(1)有違法行為。(2)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第三款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招用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對義務教育分別家庭和社會方面做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3)李某及個體戶。(4)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企業事業組織、個體工商戶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由勞動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執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吳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高某的作業本中夾了一封寫有XXX收的信件,吳老師順便拆封閱讀了此信、這是高某寫給一位女同學的求愛信,吳老師看了十分生氣,后在班會上宣讀了此信,同時對高某提出了批評、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張字條后離家出走、高某家長找到吳老師理論并要求將高某找回、吳老師解釋說:'我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職責,我批評高某是為了教育和愛護他、他是從家中出走的,與我的工作沒有關系、'
請問:⑴吳老師的哪些做法不正確試述你的判斷所依據的法規及條款、⑵吳老師的解釋是否正確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