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教師良心的含義、形成和作用。
答:教師良心,是教師個人在教育實踐中,對社會向教師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覺意識,是教師個人對學生、教師集體和社會自覺履行其職責的道德責任感以及對自己教育行為進行到的控制和道德評價的能力,是多種教師職業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師個人意識中的有機統一。(重要)
形成:[1]、它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形成的;
[2]、它是對教師道德關系的自覺反映;
[3]、它是教師接受職業道德教育,自覺進行師德修養的產物。
作用:[1]、教師良心對教師的行為選擇起指導作用;
[2]、教師良心對教師的行為過程起監控作用;
[3]、教師良心對教師行為結果起評價作用。
2.簡述教師公正的含義,決定因素和作用。(重要)
答:含義:教師公正是指教師在教育職業活動中,公平合理的對待和評價全體合作者。
決定因素:[1]、教師公正要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教育制度、教育職業勞動目的制約;
[2]、教師公正取決于教師對教育規律和每個學生情況的認識水平;
[3]、教師公正的確立取決于教師覺悟的提高。
作用:[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
[2]、有利于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有利于教師威信的形成;
[4]、給學生的道德心靈以良好的影響。(重要)
3.教師義務的含義、形成和作用是什么?
答:含義:教師義務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社會向教師提出的在從事職業活動時所必須遵循的道德要求的綜合;二是指教師在教育職業勞動中自覺意識到社會以教師提出的各種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師職業道德的規范和要求,看做是個人的內在道德需要,是對社會、對教育事業應盡的使命和責任。
形成:[1]、教師義務根源于現實的社會主義教育勞動的內在關系;
[2]、教育義務的內容,是有社會主義教師道德規范決定的。
作用:[1]、履行教師義務,有益于減少和協調教育工作中的“沖突情勢”保證教育勞動的順利進行;
[2]、履行教師義務,可以使教師在教育勞動中自覺進行道德上的綜合判斷,選擇正確的教育行為;
[3]、履行教師義務,有益于在教育勞動中自覺培養高尚的師德品質。
4.簡述教師榮譽的含義和內容,以及怎樣正確對待榮譽。(重要)
答:含義:教師榮譽,即社會對教師的道德行為的價值所作出的公認的客觀評價。
內容:[1]、光榮的角色稱號;
[2]、無私的職業特性;
[3]、崇高的人格形象;
[4]、豐厚的勞動回報。
正確對待榮譽的要求:[1]、要處理好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的關系;
[2]、要處理好自尊和謙遜的關系。
5.簡述教師威信的內涵、意義及其形成條件。(重要)
答:內涵:教師的道德威信,指教師在教育環境中,特別是在學生集體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嚴和道德影響力。
意義:[1]、教師威信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道德基礎;
[2]、教師威信的高低直接影響教育勞動的效果;
[3]、教育威信是教師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進取的積極精神因素。
形成條件: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客觀條件:[1]、社會地位;[2]、政府支持;[3]、家長態度。客觀條件:教師威信主要受專業素質、人格魅力、評價手段、師生關系等四方面因素制約的。
6.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什么?(重要)
答: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指在教師職業活動中經常表現的、最重要的、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道德規范,比其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更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具體內容如下:
[1]、愛國守法: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關愛學生事教師愛崗敬業的具體體現;
[4]、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5]、為人師表: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
7.教師在教育職業中的道德規范有哪些?
答:[1]、熱愛教育,樂于奉獻;
[2]、教書育人,盡職盡責;
[3]、嚴謹治學,提高水平。
8.教師為什么要熱愛教育,樂于奉獻?(重要)
答:(1)、熱愛教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2)、樂于奉獻是人民教師的本色。
9.教師為什么要教書育人,盡職盡責?
答:(1)、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道德責任;
(2)、兢兢業業,扎實練好基本功,教書是育人的手段,教好書是教師的主要職責;育好人是教師的天職所在。
10.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有哪些?(重要)
答:(1)、集體主義原則;(2)、教育人道主義原則;(3)、教書育人原則;(4)、樂教勤業原則;(5)、教育民主原則;(6)、教育公正原則;(7)、人格示范原則;(8)、依法指教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