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劍華 (海外藝術家)
二十年前,我變賣了武漢的房產,從上海飛東京身邊并沒有帶足多少銀兩,一只裝滿畫作的笨重的行李箱隨我帶到了東京,從成田機場走出來便開始了闖蕩東瀛的求學生活。
回想十余年前,出席東京一次多籍藝術家的聚會上一位法國同行好奇地問我:“李先生,您何以選擇東京這樣一座物價、地價和生活創作成本高昂的大都市做藝術”?答曰:“我喜歡充滿競爭的環境,或許對于一位做繪畫藝術的人來說很奢侈”!
選擇這樣一座昂貴的城市做藝術殊非易事。初到東京為了生存,我要不斷地創作適合市場需要的新作,同日本畫商簽約辦展,還得兼作一些中文媒體的采訪、教課的教授方面的工作。不停地去應酬各類的展覽、外出采訪、社交活動滿足簽約畫商、私企老板和顧客的需要,在海外選擇做藝術家很奢侈!
近期,在東京觀看了“巴爾蒂斯作品回顧展”。 在研究西方繪畫大家中,巴爾蒂斯是我比較偏愛的一位。從巴爾蒂斯的繪畫藝術經歷中,讓人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是如何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于創作中的。
二十年前的1994年冬天,我從武漢趕去北京日本駐華大使館辦理來日的簽證手續。當年中國人出國很難,那時我工作在市政府媒體機構,申請出國護照要經過審批,費了半年時間才拿到護照本。
走進大使館,見排隊等候辦理簽證的人排到使館門前大街上很長的隊伍,好不易將赴日簽證材料送進領事館的窗口,我才噓了一口氣。
離開領事館,我順便去中國美術館觀看了正舉辦的“巴爾蒂斯作品展”。當時大陸信息還很封閉,記憶中觀展的人很多,我買票進了美術館,第一次看到這位活躍于十九世紀法國畫壇大家的部分原作,還買到了巴爾蒂斯的作品集。
讓人回首,當年我們這些做藝術的人對藝術真有一股近乎狂熱、愿意投入全部心力去學習、研究的熱情。當時的人很簡單,搞藝術人、畫畫就沒有太多的商業味道,一心只是想畫好畫、做好作品。
早幾年,我從東京一位攝影師手中收藏了有關《泰坦尼克號》電影拍攝原版資料。當再次翻閱它時,依然為這部經典大片的內容所打動。看過影片中的女主角蘿絲道森的一段戲,她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在拍攝過程中因長時間泡在水里練習,她曾暈倒數次。
事后她告訴媒體:“當時我幾乎就要死去的感覺,但為了做好工作只能豁出去拼一把,一定要演好這個角色”!最后《泰坦尼克號》大片摘得了世界電影所有獎項,甚至轟動全球。
李劍華作品系列《咖啡館》(水彩)79×57cm、創作時間:2006年。
李劍華作品系列《湖畔》(水彩)79×57cm、創作時間:2012年。
2005年,李劍華作品參加東京的拍賣會現場。
2010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應湖南師大美術學院之邀,舉辦個人學術交流展期間,向師大捐贈作品《故鄉》。
2010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應湖南大學建筑學院之邀,在該院作學術報告。
2012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在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出席展覽時留影。
2011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左)應蘇大博物館之邀,舉辦個人作品展期間,同張明川館長(右)交談。
2011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應常熟博物館之邀,舉辦個人作品展期間,向常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捐贈作品《江南水鄉》。
2011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應常熟博物館之邀,舉辦個人作品展期間留影。
2013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在故鄉長沙舉辦從藝30余年的第九十場個展期間,向MODE美術館捐贈作品。
2013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右1)訪問加山又造先生的家。圖為:同加山先生的長子加山哲也及家人交談。
2014年,海外藝術家李劍華(左)應南通大學藝術學院之邀,訪問講學期間向該院捐贈作品《威尼斯風景》。圖為:該院吳院長(右)接受捐贈。
李劍華作品系列《京都雨夜》(水彩)109×76cm、創作時間:2012年。
李劍華作品系列《古城堡》(油畫)日本準標號:12號、創作時間:2016年(第一遍色)。
李劍華作品系列《咖啡館》(油畫)日本準標號:12號、創作時間:2016年(第一遍色)。
李劍華第二部書作《說藝扶桑》2006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李劍華第三部書作《日本新建筑視覺藝術》2012年,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3年,李劍華隨中國三峽藝術家寫生訪問團赴湖北宜昌寫生。圖為:李劍華(中)正在寫生。
1994年,李劍華(右)與東京學藝大學教授、城市雕塑家土屋昌義先生(左)合影。
1999年,李劍華訪問日產汽車公司鄰木社長(右)時合影。
1999年,李劍華赴伊豆海灘寫生。
1999年,李劍華赴伊豆海灘寫生時留影。
2000年,李劍華(右)訪問設計師田中一光先生(左)時合影。
2000年,李劍華(中)與油畫家泉田勝司郎先生(左2)在橫濱舉辦聯合畫展時留影。
2000年,李劍華(左)在東京寓所同旅美畫家、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本會副會長官其格先生(右)合影。
2004年,李劍華(右)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期間,同經紀人藪田先生(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