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臨床統計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門診最為多見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小至青少年,大至中老年,很多人都深受腰突的困擾。
我們的腰椎通過椎體、韌帶、軟骨、肌肉、筋膜等組織的協作來做運動,椎體之椎體之間不是直接相連,而是通過椎間盤組織相連,椎間盤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三部分構成,椎間盤的髓核是一種含水量很高的彈性膠狀物質,在腰椎的運動中椎間盤具有緩沖壓力和震蕩的作用。
當腰椎各組織結構之間的平衡狀態因某種原因被打破,腰椎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椎間盤的纖維環受到破壞,被纖維環包裹著的髓核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壓迫到相鄰的脊神經根,就會產生腰部疼痛,引起一系列腰椎間盤突出癥狀。
那么,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有哪些呢?最常見的有如下幾種:①中老年隨著年齡增長,腰椎間盤出現退行性改變;②外力導致的損傷;③長期姿勢不正、負重或者妊娠誘發腰椎間盤突出;④腰部長期受寒受涼;⑤遺傳因素。
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常見的臨床表現癥狀有哪些?
1、腰痛:多數表現為腰部持續性鈍痛,久坐久站時發作,平臥時減輕,嚴重者翻身、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都會使疼痛加劇。
2、下肢放射痛:疼痛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至大腿后側、小腿外側,有的可發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影響站立和行走。?
3、麻木:神經根受到椎間盤突出部分的壓迫,血流不足,缺血缺氧,會在小腿或腳面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
4、下肢發冷:突出椎間盤壓迫或刺激椎體旁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縮,出現下肢發冷、發涼、足背動脈減弱等現象。
5、肌肉萎縮:椎間盤在椎管內滯留時間較長者,神經根受壓迫,所支配的肌肉無力收縮,營養缺乏,肌肉的力度變廢用性軟弱和體積變小,患肢腿比健康腿的肌肉瘦弱。
6、間歇性跛行:當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充血和脊髓血管的擴張,加重了神經根的缺血程度,患肢出現疼痛,需停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走路。
在西醫療法中,腰突的前期一般采用臥床休息、牽引治療、藥物治療、化學療法、物理療法等,效果不佳,仍舊疼痛難解時,會被建議做椎間盤切除手術。前面已經說到椎間盤具有輔助腰椎運動、緩沖壓力和震蕩的作用,可想而知,切除椎間盤會給身體帶來哪些不便和損害?并且,手術存在麻醉意外、傷口感染、意外損傷血管導致出血、損傷神經、復發、癥狀加重或不減輕的狀況,所以選擇手術一定要慎重。
飽受腰椎間盤突出癥折磨的你,在嘗試各種方法無效的情況下,想過試試中醫正骨嗎?
椎間盤位于腰椎椎體之間,在中醫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實則是椎體發生錯位導致椎間盤受力不均產生變形引起的,髓核溜出纖維環壓迫神經、血管,就會引起疼痛麻木等問題,把錯位的椎體進行復位,椎間盤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疼痛問題自然就有效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