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和礦物質分別作為機體物質代謝的輔酶或抗氧化劑及作為某些酶、激素的組成成分,其缺乏及失衡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如1型糖尿病患者常存在維生素A、B1、B2、B6、C、D、E等缺乏,其發病率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可能與較少紫外線暴露導致維生素D合成減少有關。
2型糖尿病患者以B族維生素、β-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D、E缺乏較為常見。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礦物質水平也有所降低,有并發癥時更低。
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可能作用機制如下:
1、 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抗氧化作用,對淋巴細胞激活、增殖、分化及凋亡有重要影響。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自身免疫異常,可能會引起1型糖尿病和胰島細胞凋亡。
2、 B族維生素:煙酸的酰胺基是攜帶氫的輔酶如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的必需成分,維生素B1構成丙酮酸氧化脫羧所必需的輔酶,維生素B6是糖脂代謝中的主要輔酶。維生素B族作為關鍵酶的輔酶在糖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減少糖尿病性神經病變,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冠心病發病率。
3、 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清除自由基,保護內皮細胞功能,預防糖尿病合并神經和血管病變。
4、 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抑制胰腺β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減少胰島素抵抗,缺乏時易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
5、 維生素E:維生素E可以清除自由基,減少血管內皮損傷。當血漿維生素E水平降低時,可以加重糖代謝紊亂,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
6、鉻:鉻可以改善糖耐量異常,降低胰島素抵抗,減少降糖藥或胰島素需要量,在糖和脂質代謝中能增強胰島素作用
7、鋅:可以影響胰島素合成、貯存、分泌及胰島素結構完整性,減少并發視網膜和周圍神經病變。
8、釩: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血脂。
9、硒:硒具有類胰島素樣作用,降低血糖,抗動脈粥樣硬化。
10、鎳:為胰島素分子中一個組成成分,相當于胰島素的輔酶。
11、銅:可以降血糖,缺乏時可以使胰島細胞內超氧化歧化酶活性下降,更易受自由基損傷。
12、鐵:可以減少自由基,減少并發血管病變。。
研究顯示:
1、體內維生素E、C、D等水平與糖尿病的發生呈負相關。
2、維生素A、B1、煙酸及核黃素缺乏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生核性白內障風險;維生素B1、B12缺乏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有關;葉酸、維生素B6及B12的缺乏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相關,繼而促發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低維生素C攝入與心血管病高風險有關。
3、目前發現影響胰島素活性和糖、脂代謝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鉻、鋅、鐵、硒、釩、硼、鍺、鋰、銅、錳、鎳、鎢、鉬和某些稀土元素。而某些礦物質如鉀、鎂、鋅、鉻的缺乏,可以導致糖耐量減退,是糖尿病發病的可能危險因素。研究還顯示:
鉻及鋅營養狀態的受損被認為是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鎂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及空腹胰島素水平呈明顯負相關;
錳缺乏可導致糖耐量減退及類似糖尿病的表現;
理論上,硒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單一補充硒的必要性尚有爭議;
釩缺乏對心血管的不利影響與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營養補充建議:因為各營養素之間存在著協同作用,維生素C可以阻止維生素被氧化,并增強其抗氧化作用和減少LDL(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維生素E可以逆轉氧自由基對細胞內鎂濃度的降低;維生素C、E和鋅在不同部位有協同效應等。
再者,糖尿病患者因為限制飲食、滲透性利尿等,有較大可能發生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不足或缺乏,從而進一步加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全面補充豐富全面的營養素(而不是補充單一營養素)是糖尿病治療營養支持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心血管保護以及糖尿病本身都有重要意義。
以上資料來源:《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在疾病防治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編著
哪種天然完整食物能含有豐富全面均衡的營養素呢?答案就是:小球藻!
小球藻,也稱綠藻,它是生存了30億年以上的一種淡水單細胞藻類植物,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豐富的營養系,且組成均衡,是食物中的“全才”。
并且小球藻1毫克的維生素有比1毫克的人工合成維生素高出10倍的生物機能。小球藻也是強堿性食品,小球藻的堿性生成量是自然界最高,可以改善糖尿病人的不健康的體質,達到平衡。 對于糖尿病人日常飲食是一個有力的營養補充。
具體服用方法請參考綠先優小球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