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理解胎兒在母體中時是處于無菌的環境之中,所以腸道里面也是無菌的。但是嬰兒一旦出生,就有不同種類的細菌進入腸道,開始進食之后,細菌種類和數量就更多。直到一個健康的成年人的腸道細菌有五百多種,重量和肝臟相當。
這些菌以“門”進行分類,目前可分為五十多門,例如擬桿菌門、放線菌門等。根據它們對于人體的影響和作用,可以劃分為:和宿主共生的有益菌、與宿主共棲的條件致病菌以及有害的病原菌。
微生物學家研究人類腸道這些菌群們發現,人體的健康不僅僅取決于先天性遺傳因素還很多程度上受腸道微生物的影響。腸道里面的菌們與宿主進行良性互動作用,維持腸道穩定狀態。當某種原因導致腸道穩定的狀態失去平衡的時候,那么就會影響人體健康,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疾病。
下面這個圖可以清晰地詮釋腸道菌群對宿主各方面健康的影響過程。
下面就從肥胖和2型糖尿病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肥胖
肥胖不僅僅影響著我們的外在形象,更是高血壓、糖尿病等的誘發因素。有科學家將肥胖癥患者體內的陰溝腸桿菌分離出來,并將之移植到無菌小鼠的體內,然后正常喂食,結果小鼠出現了肥胖的情況。大量科研結論和實驗結果證實腸道中的陰溝腸桿菌直接導致宿主發生肥胖。科學家們把陰溝腸桿菌導致肥胖的這個過程認為是慢性炎癥反應。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持續性炎癥反應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
當人體內腸道菌群失衡的時候,會產生內毒素血癥,從而引起胰島素抵抗,還會造成糖代謝紊亂。專注于腸道菌群研究的趙立平團隊曾通過中藥湯劑給糖尿病患者服用。服用劑量大的患者腸道菌群改變明顯,血糖控制效果良好。這就說明了腸道菌群對于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了作用,并且對失衡的腸道菌群進行調理會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療和控制。
以上兩種疾病已經成為目前人類面臨的公共健康問題。目前已經出現了領治醫學這樣的從腸道菌群調理入手來改善肥胖,控糖降糖的健康管理機構,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人菌共生,守護健康還得從“腸”計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