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聯合中國卒中學會在今年5月“膽固醇月”來臨之際,推出以“一起行動,不要讓心梗腦梗傷害你的家人”為主題的大眾疾病教育活動。
5月3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舉辦了大型患者義診活動。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教授、神經內科副主任樓敏教授呼吁:膽固醇是心梗腦梗的主要危險因素,要重視膽固醇管理,該預防的要預防、該治療的要治療!
為了提高心梗腦梗患者依從性,浙醫二院正在計劃推出健康管理師一體化服務,以進一步加強患者管理,讓更多患者免受心梗腦梗傷害。
中國心梗腦梗“高發”與“高復發”:
膽固醇是最主要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趨勢,主要是由于膽固醇引起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上升所致。根據我國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主要是由于膽固醇升高所引起。這里所指的膽固醇即“壞膽固醇”,就是大家平時做體檢,化驗單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樓敏教授特別提醒,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知道如果一根水管長期不做清理,則可能在管壁殘留各種污垢,甚至發生堵塞情況。而人的血管也會發生堵塞:我們的腦血管壁非常薄,以微米計算而且還是迂回的,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會附著在血管壁上,形成血管斑塊,一旦斑塊破裂,則可能造成腦梗死,即腦部由于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
網絡圖
“大腦是人體最高級的指揮中樞,大腦中不同部位又分管人的語言、行動、認知等功能。如果腦梗死損傷的是分管語言的大腦部位,則患者會喪失語言能力,如傷害的是負責肢體運動的部位,則可能半身不遂,終生致殘。”樓敏教授說到。
腦梗死高危人群:
該治療的要治療、該干預的要干預
樓敏教授指出,腦梗和心梗一樣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定期清理血管中過多的“壞膽固醇”,就能有效防止斑塊形成或發展,預防腦梗發生和再發。因此,居民應該知曉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評估患病風險。對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量1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測。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一旦發現血脂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
患者經由醫生判斷需要進行藥物干預的話,需要患者牢記“該治療的要治療”、“該干預的要干預”。
此外,不同人群對應‘壞’膽固醇(LDL-c)的控制目標值是不一樣的,糖尿病人群的目標值應當更低。想要避免心梗腦梗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就要更加嚴格的控制血脂,特別是“壞”膽固醇的控制。一般情況下,有靶器官損傷的糖尿病患者最好讓壞膽固醇的指標低于1.8 mmol/L。
網絡圖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建議采用他汀類藥物積極控制LDL-C
二進宮即復發。因為卒中疾病非常兇險,而且在發生之后有很高的復發風險,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
樓敏教授強調指出,發生過腦梗、急性期治療成功的患者,特別是對于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的腦梗,需要在醫生診斷后服用他汀藥物,更建議將LDL-C目標值控制<1.8mmol/L。
“得過腦梗的患者,血管壁內皮普遍不好。”樓敏教授解釋說,“手術通常是通過搶救技術把最致命的血管‘堵塞部位’疏通,但是不可能像更換汽車零件一樣隨意更換掉心臟上或腦內所有的血管,患者的血管壁的‘內皮’依舊是患者經年累月長期受損的‘內皮’。這樣‘坑洼斑駁的內皮’較之‘干凈光滑的內皮’,當然更容易‘鉤掛’上更多血液里的壞膽固醇,甚至形成新的斑塊。”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解放路院區,周二上午濱江院區,周四上午解放路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