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咳嗽,在中醫看來大有不同。病因、癥狀不同,用藥及治療手法也不一樣。跟專家學學如何辨證不同的咳嗽,別再寶寶一咳嗽就給他喂梨湯啦!
風熱咳嗽
這是春季和初秋最易出現的咳嗽。風熱咳嗽的聲音聽起來比較尖銳和響亮,寶寶會咳不停,感覺嗓子里有痰卻很難咳出來,咳出來的痰又黃又濃,流的鼻涕也是黃色的,口唇干紅。會說話的寶寶會告訴父母嗓子痛,不會說話的寶寶可能會拒奶、拒吃輔食。寶寶還會出現小便黃,大便干結、甚至便秘等癥狀。中醫的治療方法是,清熱解表、疏風散熱、止咳化痰。
給寶寶做這些推拿
【逆運太陽穴20次】太陽穴位于眉梢與眼外角中間向后的凹陷中,父母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對準寶寶的太陽穴位,逆時針輕柔。
【分推肩胛骨200~300次】用兩拇指端,分別從寶寶的肩胛骨內側緣,由上向下做分向推動,可以起到調肺氣,補虛損,止咳嗽的作用。
給寶寶這樣吃
【菊花川貝燉梨】把梨橫切開,挖去中間核后放入2~3粒冰糖,菊花5朵,5~6粒川貝研碎成末,把梨拼好,上鍋蒸30分鐘即可,分兩次吃。
【煮蘿卜水】白蘿卜切4~5薄片,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燒開后改小火煮5分鐘即可。風寒咳嗽起因是寶寶受涼了。
風寒咳嗽
是一陣陣的、較頻繁,咳嗽聲音聽起來沉重而帶著濁音,能聽出有痰,咳出的痰清稀、有白色泡沫。寶寶面色發白、無汗、怕冷、發燒、鼻塞、舌苔白。
給寶寶做這些推拿
【開天門100次】兩眉中間至前發際,連成一條直線,是為“天門”。父母用自己的拇指指肚,在穴位上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用力要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每秒2~3次。
【推坎宮100次】坎宮的位置是,從寶寶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父母用自己的拇指側面或指肚,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用力要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每秒1~2次。
給寶寶這樣吃
【紫蘇粥】紫蘇葉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棗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紫蘇葉、生姜、大棗,趁熱服用。
【蔥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連須蔥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適量煮粥,趁熱飲用。
肺燥咳嗽
肺燥咳嗽多發生于秋季。人體的肺臟是一個特殊的器官,喜歡濕潤的環境,對干燥比較敏感。而秋季天干物燥,缺乏水分的滋潤,咽喉、鼻腔容易有干燥之感,小寶寶抵抗力差,秋燥之邪很容易通過呼吸道或皮膚毛孔而侵犯入肺,于是就出現了肺燥咳嗽。肺燥咳嗽的寶寶沒什么痰,口鼻干燥,咳久了說話聲音會嘶啞,舌發紅、舌苔是薄而干。
給寶寶做這些推拿
【清肺經200次】肺經位于寶寶無名指末節羅紋面。父母用拇指側面或指肚,在寶寶肺經上,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頻率每秒2~3次。
【清天河水200次】天河水指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成一條直線。父母用食、中指指肚,沿著這條直線,從腕到肘做直線推動,頻率每秒2~3次。
給寶寶這樣吃
【銀耳冰糖煲雪梨】銀耳5克,雪梨1只(洗凈切大塊備用),蓮子10粒,冰糖適量,燉盅隔水煲1小時。可每日多次食用,每次適量。
【百合杏仁粥】鮮百合50克(干百合30克),杏仁10克(去皮、打碎),粳米50克,同煮為稀粥,調白蜂蜜適量溫食,每日3次。
痰濕咳嗽
痰濕咳嗽多是寶寶乳食積滯引起的,寶寶脾胃發育不完善,吃得過多、或過于油膩,就會引起積食。積滯郁久化熱,蘊濕成痰,痰熱阻滯在氣道,導致咳嗽。痰濕咳嗽的特點是痰多,能聽到喉嚨里有痰鳴,痰液清稀,或是泡沫樣痰,寶寶會食欲不振,舌苔白膩。治療痰濕咳嗽,要先調理脾胃、消積滯,健脾化濕,宣肺止咳。
給寶寶做這些推拿
【運內八卦100次】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連線的2/3處為半徑,所做的圓稱為內八卦,父母用拇指在寶寶左手上順時針推拿,稱為運內八卦。
【補脾經200次】脾經位于寶寶拇指側面。讓寶寶拇指屈曲,父母用拇指指腹,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為補脾經,頻率每秒2~3次。
【掐揉四橫紋5分鐘】四橫紋為食、中、無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間關節橫紋。父母用手指,從寶寶食指紋至小指紋,每揉3~5次掐1次。
給寶寶這樣吃
【橘皮粥】鮮橘皮30克,洗凈,切絲,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二陳二仁粥】陳皮9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水煎,沸后約10分鐘,去渣取汁。加粳米100克及適量水,同煮為粥。
【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凈,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成,加少許白糖。【柚皮飲】柚皮適量,水煎服。紫蘇 味辛,性溫,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可用于治療風寒感冒,咳嗽嘔惡。柚子 味甘、酸,性寒,有健胃化食、下氣消痰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