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希特勒用“閃電”戰術侵占波蘭之后,就開始大批殺害波蘭的知識分子和猶太人。他們在華沙專門設立了猶太人隔離區,有約五十萬名猶太人被驅趕到了這個隔離區內。被強迫趕入這個隔離區內的猶太人,衣服上必須帶著標志身份的大衛星,不許他們走出隔離區一步,如果有人膽敢越出界限,一律槍殺。結果,關在隔離區內的五十萬名無辜的猶太人,因為饑餓、疾病、被強迫做苦工等陸續地死亡了。納粹的暴行讓波蘭的猶太人忍無可忍,他們終于在1943年發動了“波蘭猶太人起義”。
1943年1月9日,海因里希.希姆萊訪問華沙猶太隔離區。當他發現猶太隔離區中存在數千名“非法”猶太人時,非常惱火。兩天后,他寫信給克呂格爾“要求驅逐那8000名(非法)猶太人。” 有鑒于此,馮.薩默恩承諾立即將這些“違法者”從猶太隔離區中轉運至死亡營。1月驅逐行動由此展開。
1943年1月18日早上七點半左右,德國軍隊和支援部隊進入華沙猶太隔離區。這次驅逐行動由馮.薩默恩指揮,1月21日驅逐行動結束。在這次驅逐行動中,1170名猶太人在猶太隔離區內被殺,大約5000人遭驅逐。
1943年1月18日至21日的驅逐行動中出現的猶太人武裝抵抗行動大大出乎德國人的預料,同時隔離區的猶太人不再像從前那樣順從的配合驅逐行動,相反不隔離區的猶太人選擇躲藏起來逃避被驅逐的命運。最終,這次驅逐行動只持續了3天,驅逐的猶太人人數也遠未達到希姆萊的要求。這一事件似乎“印證”了希姆萊在1943年1月對華沙隔離區的評價:“只要隔離區存在,它就是暴動和混亂的巢穴。”于是希姆萊決定對華沙猶太隔離區下死手了!
希姆萊在1943年2月16日向克拉科夫黨衛軍和警察的高級領導人弗里德里希.克里格下達了最終滅絕隔離區的命令:出于安全原因,我隨信命令,拆除華沙隔離區。必須毀滅隔離區和重新安置集中營,否則我們永遠無法在華沙獲得安寧,只要隔離區繼續存在就無法消除犯罪的流行。我已經有了一個毀滅隔離區的全面計劃。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要使留存至今仍生活著50000名劣等民族的地區消失。
1943年4月19日清晨,克里格帶領德國軍隊進入華沙隔離區都,開始對剩余猶太人實施最后一次驅逐,猶太人的武裝反抗也隨即發生。華沙隔離區起義最終爆發。
納粹對華沙隔離區猶太人的驅逐計劃,不僅將猶太人推向了死亡,也讓致力于武裝反抗德國人的猶太軍事組織決心與德軍進行最后的決戰,反正都是一死。
1943年4月19日清晨,開進隔離區的德國軍隊包括821名黨衛軍士兵和9名軍官,每天228名巡邏警察和6名警官,外加一些保障部隊,375名國防軍。,在隔離區中執行任務的部隊使用的武器有坦克、輕型火炮、火焰噴射器、榴彈炮、手榴彈和機關槍、偵察機。德國軍隊給士兵配發的武器也高于標準個人配備。
與德軍相比猶太戰斗組織的武器不僅數量貧乏而且水平落后,戰士們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型號和口徑不一的左輪手槍,每名戰士大約有10-15發子彈和4-5枚手榴彈。
在戰斗中,猶太反抗戰士們都發揮了最大作用,全力向納粹進攻。猶太戰士聯盟的高層領導人幾乎全部在穆拉諾維斯卡廣場的戰斗中犧牲。德軍采取邊清除邊焚毀建筑物的方法打擊猶太戰士。很快,德軍的優勢便開始凸顯。猶太戰士的行動受到限制,被迫退入地堡,地堡成為戰士們的基地。
1943年5月8日,德國人發現了猶太戰斗組織位于米塔街18號的指揮部所在的地堡,在戰斗到最后一刻的時候,猶太戰士選擇了自殺。5月16日華沙猶太大會堂被德軍焚毀。納粹對華沙猶太人隔離區的最終摧毀獲得了勝利。
在德國當時的報告中這樣寫著:確定被捕和殺死的猶太人人數為56065。大約7000人被當場射殺,6929人被轉移至特雷布林卡死亡營;因此,共計13929猶太人被消滅。另有5000-6000名猶太人死于爆炸和大火。剩余的約36,000名被送至集中營。
華沙猶太起義無疑是悲壯的,他帶給猶太人的不僅是屈辱和恐怖還有著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但華沙猶太起義也向世人表明猶太人不是逆來順受是有著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華沙猶太起義對未來以色列國的產生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起義的幸存者大部分移民去了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他們在國內政界都具有顯赫的地位。
“愛歷史”一家專門用老照片講述歷史的網站,專注照片十余年。請記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