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朋友寫的一篇“塞外古城小記”,便記住了這個無數次地見證戰爭與和平、繁榮與凄涼的北大門~張家口大境門。以前也曾路過,但從未真正走進它、了解過它,此次正好有業務往來,自然要光顧一下。
導航看了一下,300多公里,全程高速。但必須穿越并不順暢的北京六環,八達嶺高速段。想想都覺得郁悶,怎樣才能躲過這段呢?!似乎目前還躲不開,除非多繞很多路……
?算了,但愿我們運氣好堵車不厲害。
為了躲避堵車的風險,我們午間啟程。
市里的藍天白云近期出奇的通透、常態,看著就讓人心情愉悅。
一路向北,藍天白云相伴……時不時還能看到五彩的云朵漂浮在太陽周邊。
看來這段高速想不堵車那是萬萬不能的,進出京城都需要有足夠的耐性……總算到了居庸關腳下。
?只見兩側高山對峙,中間有水道(現在的水道幾近干涸),水門上有閘樓。
懸崖峭壁上高高聳立的呈馬蹄形狀的弧形“翁城”,很有特點,上書“天下第一雄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并稱京西內三關。
過了居庸關,順著八達嶺繼續北上,就一路暢通無阻了。
一路爬升,兩側是:山地丘陵、波狀草原、牛群棲息,間或高山草甸……伴隨著密集的風力發電設備,甚是養眼。
傍晚入住萬全區(張家口六區之一),但離中心城區還是有點點距離的。這里因是高原地區,天黑的很晚。品嘗了當地特色餐,這圓形薄餅(圪 ge 渣餅)很有特色,半透明狀,色澤金黃。看上去很大,因很薄,也就兩個人的飯量。酥脆香甜,有濃濃的奶香味道,非常好吃。
夜晚星空低垂,十分清涼,陣陣涼意襲來……好一個避暑勝地。
張家口~河北省的西北部,晉冀蒙三省交界地帶,曾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1993年才地市合一,稱張家口市。
?經不斷改制,現六區十縣較為分散,典型的順河而居農牧特點,除市中心的橋西區、橋東區外,其它區縣大都相隔有點距離,真真正正的地廣人稀呀。
這里平均海拔1500米,白天紫外線輻射較強,太陽西下立馬涼爽舒適。早晚竟有些涼意。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為此大修土木的地方比比皆是,企盼全球疫情防控成功,明年能順利得以舉辦。
在這城市中,高樓、濕地、蘆葦蕩并存,藍天白云是常態,感覺我們離天空好近,白云在頭頂漂浮著。
一早來河邊采風,空氣清新通透,涼爽宜人。跟當地的一位小妹妹一路走走、拍拍、聊聊……
這里晝夜溫差較大,夏季清涼。
好喜歡這種市區濕地的設計理念,河水由高及低順勢而下,沒有太多的水泥路面,寬寬的河道兩側可來回穿梭,整齊的蘆葦塊狀分布……說是河道開春前每年都要清淤一次,得以確保河水的清澈。
這里人口稀少,工資待遇較低,外來人口也很少,但物價并不低,與收入不太匹配……快7點了,匆匆趕回住地,早餐公辦。
一切順利,橋西區北側的大境門走起。其實萬全區離市中心的橋西區并不遠,十幾公里,這在大城市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這里區與區視覺上不相連,為塊狀分布模式。只能說每個區都不大……
看這游覽圖,里面不大。
之前就是被這張畫面深深吸引而來,到跟前才發現這里好小,原本沒計劃上城樓,可看了看周邊實在沒什么可看的,就購票(門票13很親民)上城樓了,一路爬升,發現多條居民登山的小道……哈哈??怪不得售票處很佛系,門票也很親民,是專門賣給不知內情的外地人的。
此乃我國萬里長城四大關口(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大境門)之一,歷史上曾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有長城后有門樓~大境門,相差近200年(明朝統治不足280年)。
現在大境門早已成為張家口的驕傲和名片。
長城延山勢修建,以石筑壘,就地取材。東西兩山對峙,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門,自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連接邊塞與內陸的交通要道。
作為4A級景區,并不大,順著明長城軌跡登頂并不難,石頭墻體也不算厚。跟之前登過的明長城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張家口是現有長城分布最多的地區,有“長城博物館”的美譽,最早有北魏的長城遺跡。
高高的石頭城墻依然堅守著它的陣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變遷。
“塞外山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在山上發現這奇怪的“植物果實”,遠遠的看,紅紅的,像極了植物果實,就近觀察完全是長在樹葉兒上,取下掰開看,完全不像果實。原來是一種“蟲癭”,是植物被感染了蟲害,要噴藥或剪下樹枝火燒消滅。
這萬里無云的藍天,紫外線輻射超強,沒擦防曬霜的腳面嚴重被曬傷……
高大的烽火臺,墻磚上滿是亂刻亂畫的清晰字跡,修補痕跡也很明顯。
這土堡是怎樣做到數百年風吹日曬、雨打雪霜,依然堅守的?!
大境門也有邊境之門之意,作為邊貿市場,涉邊貿易交往必須在“門”外。
古土堡遺址與現代高樓的“融合”……
因其邊貿繁榮,清政府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自主勘探、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城至張家口~京張鐵路。
足見其經濟文化的重要性。
城樓上的“紅衣大炮”見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康熙年間的平定三藩、北征準葛爾,一進一出都是在此誓師出發的。自此“內外一統”,長城內外無戰事,逐步成為中俄貿易的唯一通道。直至“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戰爭……成為“晉察冀”邊區根據地。
隨著地基的不斷升高,古堡遺址顯得非常矮小……
古城墻遺址……
從城堡出來,已是正午。“大好河山”這四個蒼勁有力、碩大的顏體大字,出自1927年最后一任察哈爾都統高維岳之手。
“大境門”始稱于順治元年,延續至今。紅色的“大境門”三字,就出自六歲的順治帝……
這是大境門東側,緊鄰“西鏡門”有一條明顯的修補痕跡,源于2012年8月6日凌晨,受連日強降雨影響,大境門西側墻體坍塌三十多米,同時東側墻體出現裂縫。
一側的西鏡門感覺好矮小……
?先有此小“西鏡門”,后開豁建成“大境門”。
廣場上的十二生肖燈展(蔚縣剪紙),提醒我這里離蔚縣不遠。時光匆匆,明年就是虎年了,好喜歡這只老虎的動態,為年底剪紙虎收集素材。
繼續北上張北縣,在縣城采購了胡麻油和莜麥面,價格不低。品嘗了地道的火鍋,其土豆和豆腐皮真的很好,羊肉也很鮮美。
從野狐嶺下高速,就是張北縣與崇禮區交界處草原天路的起點了,
幾年前開車走過一次,印象極其深刻。此次再走發現大不如從前了,人為損害嚴重,多了太多的商業運營建筑,破壞了草原原始的空曠美感。
風很大,有被風吹走的擔憂,牛、駱駝、馬……更像是草坡上的“主人”。
?這條100多公里的草原天路,被稱為我國大陸十大最美公路之一。
雙向兩車道不算寬廣,觀景停車需要找合適位置,不可隨意停在路邊,會影響正常車輛通行安全。
這里平均海拔1400米,風吹來感覺好冷。
?游人很少,空氣純凈,污染較少,典型的壩上自然風光。“風吹白草天無際”,很美!
公路沿線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溝壑幽深、草甸牛羊、風車密集……百里壩上風光。遇較陡的上坡路,像極了開往天空云端(天路)的視覺……
其實草原天路最美的一段在后40公里段,靠近樺皮嶺側,那里海波更高,植被更好……只可惜我們要趕路,沒有走完全程,留作下次繼續吧。
往返都路過寬廣的“官廳水庫”,1959年竣工的新中國第一座水庫,被稱為塞外西湖。
雖來去匆匆,倒也收獲不小。關隘“大境門”雖不驚艷,卻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和變遷;自然風光草原天路,視野開闊、信馬由韁,唯美而靜怡。
?看,大天津漂亮的晚霞,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