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的人命官司,怎么惹來千里之外的清朝最高統治者過問?無權無勢的小百姓如何越過層層官卡,將真相大白天下?曠世奇冤是官官相護的犧牲品,還是另有隱情?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十,浙江省余杭縣,一民居里突然傳出震天的哭聲,原來是豆腐店幫工葛品連暴病身亡,娘子小白菜在一旁哭得死去活來,誰也沒想到,一場曠世奇冤由此拉開了序幕……
一、撲朔迷離的命案
這小縣城的葛品連死后沒多久,就被人懷疑是中毒身亡,幾天之后,娘子小白菜被抓進了衙門,很快她就供出了與奸夫楊乃武密謀殺害親夫的過程。沒過多久,兩個人一個被判凌遲,另外一個被判斬立決,但令人奇怪的是,二人遲遲沒有被殺頭,而是在監牢里一坐就是三年。這個案子中間審了不下有十次,可以說是峰回路轉,迂回曲折,案情也是撲朔迷離,以至于到后來,這個案件竟然被列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常言說無風不起浪,為什么那么多人不被懷疑,就懷疑楊乃武一個呢?一對最底層的平民犯的案子,最后卻驚動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這真是一個讓人很驚奇的事情。今天咱們就一起追根溯源,對這個案件徹頭徹尾仔細分析一下,揭開它歷史背后的真相。
二、離奇死亡
說到葛品連的死,大體情況是這樣的。在同治十二年的十月初七,剛出門的葛品連忽然感覺到自己身體不適,走路非常緩慢,像兩腿灌了鉛似的走不動,雖然妻子小白菜上前阻止他出門,但他還是照常去上班了,這樣拖了兩天,到了初九的下午,病情突然加重。小白菜趕緊找中醫,大夫來了一看,說是熱火癥,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按照當時民間的一個偏方,用萬年青,還有蘿卜籽熬湯喝下去就可以把這個問題解決。但是喝了這個偏方后,葛品連的病情卻加重了,過了一天,到初十的下午,申時,也就是三點到四點的時候,葛品連突然死掉了。那當年他有多大呢?也就是二十來歲。那怎么最后就跟楊乃武扯上關系了呀?之所以跟楊乃武有瓜葛,實際上就是因為楊乃武跟葛品連的妻子小白菜有一種在街坊鄰里看來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系。
三、楊乃武為何成為替罪羊?
小白菜本名畢秀姑,16歲時由楊乃武主婚許配給葛品連。由于兩人沒有房子,暫時租借在楊乃武的家中。兩家經常在一起吃飯,楊乃武更是經常教小白菜讀書認字,二人相處甚歡。不久之后鄰里間就有了羊吃白菜的說法。那么這是空穴來風,還是確有其事呢?
由于街坊鄰里都在說,羊吃白菜就是楊乃武吃小白菜的意思,為了驗證這個事,葛品連曾經專門提前從豆腐坊回到家里,偷看自己的妻子和楊乃武之間有沒有茍且之事,但他并沒有看到這樣的事。不過人言可畏,葛品連和小白菜最終決定要搬走,剛好到了第二年,楊乃武自己也意識到這些情況,提出房價要從原來的800文一個月要漲到1 000文,葛品連也就磨下驢,說自己不租他的房子,就搬走了。搬到別處居住以后,也有一些好事的鄰居去觀察,看小白菜搬開以后,倆人還會不會再繼續幽會。但是據后邊的其他證人來作證,表明二人再也沒有見過。
本來這個事情這樣就已經結束了,可大家知道人言洶洶。就是說二人們既然有過一種這樣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系,那么當葛品連年紀輕輕就暴亡時,人們自然會想到毒殺的可能性。而且在葛品連死后不久,他的尸體也發生了變化。首先是開始膨脹,接著口角出現流血,同時腹部出現十幾個小泡,有人說這是中毒現象。葛品連的母親在極度恐慌的情況下決定到縣衙報官,于是一場震驚朝野的奇案就此拉開了序幕。
當時余杭縣的縣官叫劉錫彤,他是天津人。擔任縣官的他,年紀已經七十余歲,在得到了葛品連母親的報案以后,急急忙忙帶領衙役和仵作前往現場去勘驗。但是就在他們幾個人收拾好準備前往現場的時候,忽然有客人拜訪,這個客人是劉錫彤的一個老朋友,他的名字叫陳竹山,也是一個文人,平時來往很多。陳竹山見他們收拾行李,就問他們干嘛去?劉錫彤說有一個案子要去現場。碰巧陳竹山曾經聽說過街坊鄰里對羊吃白菜的傳聞,于是他就把這番話,這些流言性的東西,一五一十說給了劉錫彤,結果劉錫彤還沒去看呢,就聽了一耳朵的一面之詞。
所以說這實際上也埋下了一點兒伏筆。那么到了現場之后,劉錫彤先命令仵作察看尸身,宋朝的宋慈寫過一本書,是當時法醫界的圣經,叫《洗冤錄》。這個《洗冤錄》中,關于中毒,特別是中砒霜毒有一番說辭,“用銀針,刺死者的喉嚨,如果拿出來以后銀針變暗,就有可能是砒霜導致的。”仵作沈祥發現針的確是變黑了,那么就證明葛品連確有中毒的可能,但是在宋慈的《洗冤錄》中其實還有一句,當用銀針探喉以后,探到了一個顏色,還需要用皂角水把這個銀針洗一下,如果皂角水浸泡后針的暗色沒有了,而且重新恢復了它的光澤,那就不是真中毒,可能是一種假中毒。
余杭知縣劉錫彤命仵作沈祥用銀針刺探咽喉,卻忘了用皂角水擦洗銀針,還沒來得及確認,他的徒弟就已經把銀針變暗的說法傳給了知縣。可是尸體的癥狀與砒霜中毒的表現又不完全符合,仵作沈祥不敢確認是否中毒而死,只是含糊報告知縣,死者屬“服毒身亡”,知縣劉錫彤即刻將小白菜帶回縣衙審訊,從下午審到半夜,小白菜終于忍不住酷刑的折磨,招認了自己與楊乃武的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