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六、冷眼觀人 冷心思理 (冷眼觀人 理智處事)
----《菜根譚》讀后之二O六zjkzxd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注釋]
當:主持、掌管。《左傳·襄公二年》:“于是子罕當國。”
[譯文]
用冷靜的眼光觀察他人,用冷靜的耳朵聽他人說話,用冷靜的情感來主導意識,用冷靜的頭腦來思考問題。
【讀后】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寧靜的重要性。
這里從四方面提出了“冷靜”,也足以看到冷靜方能辦成事情。有人說,冷靜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無能的表現(xiàn)。這也不是夸張。
諸葛亮教子冷靜,那么他也注重冷靜處事。在電影《赤壁》中, 周瑜問諸葛亮:“這么冷的天還扇扇子?”答道:“我需要時刻保持冷靜”。諸葛亮的扇子,不是扇涼的需要,而是時刻保持冷靜的需要。
作為普通人不冷靜,經(jīng)常發(fā)怒,對學習、對工作、對生活、對人際關(guān)系、對自己的身體都不好。如果是一個領(lǐng)導者不冷靜,比普通人不冷靜的危害更大。
問題在于怎么樣才能保持冷靜,怎么樣才能“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盡管不盡一致,但也大同小異。
首先要加強學習,提高思想修養(yǎng)水平。通過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需要和某些人一般見識。有人比喻說,假如二人對罵,想想實在無必要,如果狗咬你一口,你也咬狗一口不成?應該懂得,小不忍則亂大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chǔ),就能做到“冷靜”。
其次要認真實踐,改進處理問題方法。人的差距,造就了人們對于同一問題處理方式的不同。所以,對于他人的處理方式,不必挑剔,更不用著急。要把握自己,不斷地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心中有數(shù),就不會著急。如,學會“舍得”,該舍則舍,能得則得。“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能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這樣才能不會欲求全得而不能帶來的焦躁。
第三要駕馭情緒,克服消極情緒影響。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有時候不冷靜,也屬正常表現(xiàn)。但是,人得學會克制自己。這種克制,不是單純的壓抑。可以通過合理的宣泄、暫時換一下環(huán)境、改變話題、轉(zhuǎn)移注意力等,使情緒保持穩(wěn)定。
第四要意志堅強,不受外界任何干擾。要有充分的自信心,不能輕信他人之見。傾聽他人意見,是為了完善自己的意見,而不是被他人意見所左右。這樣,才能在紛繁復雜的意見之中,不急不燥,找出最為合適的辦法為己所用。對于他人對自己的不同看法,要沉得住氣,不要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必要的時候要學會“厚臉皮”。
第五要學習他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9湃擞幸蛔种畮熣卟皇莻€例。學會冷靜,也要學習別人。別人有長處,也就是自己有短處。有短處不怕,怕的是不承認自己的短處,不去彌補短處,硬是和別人較勁。這與事無補,只會給自己帶來煩惱,是自己處于不冷靜。
當然,要冷靜,還可以列出若干條,而最為需要的則是自己堅持不斷地自我修養(yǎng)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