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管是診斷、治療甚至是預防都離不開這兩個指標——尿酸和尿尿酸。不僅可以從這兩個指標中解讀出體內尿酸水平如何,來指導臨床用藥;還可以用來檢驗藥物的療效,方便醫生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產物。人體嘌呤來源有兩種,內源性為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大約600 mg/d),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 80%,外源性為攝人嘌呤飲食(大約100 mg/d),約占體內總尿酸量的 20%。正常情況下,人體會不斷產生尿酸并通過尿液、排汗等方式將尿酸排出,使機體內尿酸維持在較低水平。
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動態平衡,凡是影響血尿酸生成和(或)排泄的因素均可以導致血尿酸、尿尿酸的變化。
血尿酸與腎臟、心血管、腦血管和外周血管靶器官的損傷有關。通常成年男性血尿酸<420μmol/L(7mg/d L),成年女性血尿酸 360μmol/L(6mg/d L)。
如果體內存在痛風石,不論是在關節上還是在臟器里,血尿酸的濃度都是“尿酸飽和溶液”的濃度,這個濃度隨血液的ph值不同而變化。
血尿酸增高多見于:
①急慢性腎炎血尿酸明顯增高,且較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更顯著,出現更早。其他腎病晚期,如腎結核、腎盂腎炎、腎積水等血尿酸亦增高。因腎外因素影響較大,故其升高程度并不與腎功能受損程度成正比。
②痛風,由核蛋白及嘌呤代謝紊亂所致,血尿酸 >595μmol/L。
③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因核酸代謝分解增加使血尿酸增加
④其他:氯仿、四氯化碳、鉛中毒、子癇、妊娠反應、劇烈運動等。
在臨床上通常檢測 24 小時尿液的總尿酸排泄量,正常人每天產生 600mg 尿酸,這反映的是腎臟排泄尿酸的能力,但是腎對尿酸的排泄某種意義上是隨機的,哪怕血尿酸濃度恒定,尿尿酸也會每次測數值也會有所不同,不過大體上血尿酸濃度升高,腎臟全天排泄的尿酸總量也相應的會增加。
尿尿酸增高多見于:
①痛風;
②組織大量破壞,核蛋白分解過度,如肺炎、子癇等;
③腎小管重吸收障礙,如 Fanconi 綜合征、肝豆狀核變性,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④核蛋白代謝增強,如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細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淋巴瘤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血尿酸與尿尿酸聯合計算可以用于高尿酸血癥的分型,給予針對性治療。根據無嘌呤或嚴格限制嘌呤飲食 5d 后血尿酸和尿尿酸排泄情況,將高尿酸血癥分為排泄不良型、生成過多型和混合型。
尿尿酸排泄情況可用尿尿酸排泄率urinary uric acid excretion,UEua)和尿酸排泄分數(factional excetionof uric acid,FEua)兩個指標來表示。
排泄不良型:UEUA<3600umol/d/(1.73m2)[600mg/d/(1.73m2]且FEUA<5.5%。
生成過多型:UEUA>3600umol/d/(1.73m2)[600mg/d/1.73m2]且FEUA≥5.5%。
混合型:UEUA>3600umol/d/(1.73m2)[600mg/d/l.73m2]且FEUA<5.5%。
其中,UEUA[umol/d/(1.73m2]=尿尿酸(umol/d/體表面積(1.73m2));
FEUA(%)=(尿尿酸X血肌酐)/(血尿酸X尿肌酐)。
在高尿酸血癥患者中,10%-25% 的患者為尿酸生成過多型,多可合并排泄不良型,主要原因包括高尿酸飲食、飲酒以及引起血尿酸增加的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溶血性貧血、銀屑病)等。而超過 90% 為排泄不良,包括慢性腎臟疾病、遺傳性疾病(URAT 1,GLUT 9、ABCG 2突變)、高尿酸、代謝綜合征、鉛中毒、藥物(阿司匹林、利尿劑、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抗結核藥物等)。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2012 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發表的痛風治療指南將非藥物治療作為痛風治療基礎方法。指南建議患者戒煙、鍛煉、控制體重、均衡營養,并將食物分級;建議食用無脂或低脂乳制品、蔬菜;限制或避免富嘌呤食品、蔗糖、食鹽、酒品飲料攝入。
但臨床研究報告顯示,非藥物治療僅能降低約 10%~18% 血尿酸水平。因此對高尿酸血癥的藥物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促進尿酸排泄
對于尿酸排泄不良型,多在疾病初期容易發生,可以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類型。促尿酸排泄藥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或增加分泌來促進尿酸排泄,多作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不耐受或使用禁忌時的選擇。
常見藥物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馬隆等。適用于腎功能正常或輕度受損,尿尿酸<600 mg/24 h ,無腎結石的患者。
抑制尿酸生成
對于尿酸生成過多型,可以通過飲食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相互配合,常見的藥物如非布司他、別嘌醇,可以通過干擾嘌呤代謝,影響尿酸合成,導致尿酸水平降低而引發高尿酸血癥,適用于腎功能受損、泌尿系結石史、尿尿酸>1000 mg/24 h,促進尿酸排泄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
對于混合型的患者,可以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聯合用藥。
[1]李強, 于萍. 無癥狀性高尿酸血癥的診斷與治療[J].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1, 31(4): 217-223.[2]李亞瓊,周梅.痛風患者的血尿酸臨床檢驗方法及結果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09):84-85.[3]劉冬,王玲玲,徐子翔,孫博謙.血尿酸水平與頸動脈狹窄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20):4363-4365.[4]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 中國腎臟疾病高尿酸血癥診治的實踐指南(2017版)[J]. 中華醫學雜志,2017,97(25):1927-1936.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25.003.[5]周啟蒙,趙曉悅,梁宇,孔德文,張森,張雯,宋俊科,杜冠華.治療高尿酸血癥相關藥物研究新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21,30(10):929-936.來源:梅斯醫學 編輯:Shirley 僅供醫生學習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