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便是骨髓抑制,患者可能出現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的下降。這其中,白細胞減少最為常見,處理白細胞減少是化療中常要面對的問題。
根據白細胞降低的程度,可以分為四個等級:
I級:白細胞正常值下限~3.0×109/L或中性粒細胞正常值下限~1.5×109/L;
Ⅱ級:白細胞2.0~3.0×109/L或中性粒細胞1.0~1.5×109/L;
Ⅲ級:白細胞1.0~2.0×109/L或中性粒細胞0.5~1.0×109/L;
Ⅳ級:白細胞低于1.0×109/L或中性粒細胞低于0.5×109/L;
升白藥物是治療白細胞減少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升白針使用后,在2~3天會出現外周血白細胞峰值,這是由于骨髓血池中成熟白細胞釋放。8~9天后出現第二次高峰,這是升白藥物刺激新的白細胞生成所致。因此升白針使用后,外周血白細胞會呈現雙峰型波動。
臨床腫瘤學雜志1009-0460(2021)07-0638-11
根據升白針的使用目的,一般可以分為治療性升白和預防性升白。顧名思義,治療性升白就是在白細胞減少后再進行升白治療,預防性升白就是在出現白細胞減少之前給予升白藥物。
一、治療性升白
NCCN指南只推薦對出現發熱性中性粒細胞缺乏(FN)的患者進行升白治療。
已經使用過預防性升白的FN患者不建議用短效升白針。未預防性升白的FN患者,如果有合并感染的風險,則建議進行升白治療。
化療后當天一般不建議打升白針,打完升白針當天也不宜化療,兩者間隔時間最好大于24小時。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新生的中性粒細胞被化療藥物破壞而增加骨髓抑制的風險。
www.veer.com
二、預防性升白
預防性升白的使用需要根據化療藥的風險程度而定。
1、高風險化療方案:建議在療程之初就給予升白治療,如胃癌化療使用的三藥方案:多西他賽+順鉑+氟尿嘧啶。
2、中風險化療方案:如mFOLFOX6方案,伊立替康/順鉑,表柔比星+順鉑+5-氟尿嘧啶/卡培他濱等,應根據患者情況考慮是否預防性升白。如果患者具有以下因素中的任意一項或多項,則建議預防性升白治療:
既往接受過放療/化療;
持續性中性粒細胞減少;
腫瘤累及骨髓;
近期有手術或開放性傷口;
肝腎功能異常;
65歲以上患者接受全劑量化療;
既往發生過FN;
惡性血液淋巴系統疾病;
慢性免疫抑制如HIV;
營養/體能狀態差。
3、低風險化療方案:一般不需要預防性升白。但是需要注意,在每個化療療程之后都應該重新評估血常規,來決定是否需要升白治療。
預防性治療時,長效升白針(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PEG-rhG-CSF)與短效升白針(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rhG-CSF)對比:
三、升白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
1、輕中度骨痛為主要不良反應,對乙酰氨基酚和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預防及治療成人升白針相關性骨痛的一線藥物,此外也可以選擇抗組胺藥和阿片類鎮痛藥。
2、中性粒細胞一過性增高,少數患者出現幼稚粒細胞的現象,個別患者出現幼稚粒細胞的聚集。升白針引起的類白血病反應往往會在停藥后消失,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3、需預防性升白的患者,若化療前中性粒細胞>30×109/L或白細胞計數>50×109/L,建議本周期預防時將PEG-rhG-CSF減量為3mg,rhG-CSF減量為2.5μg/kg/d。
1、乳腺癌
2、肺癌
參考文獻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放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規范化管理指南(2021).臨床腫瘤學雜志, 2021, 26(7): 63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