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漢武帝乳母找到東方朔哭求:“如今大難臨頭,還請大夫救老身一命。”東方朔聽后,附耳低語道:“……你如此這般行事,必能脫罪!”
在漢武帝幼年時,乳母東武(縣名)候郭蒙之母對其關愛有加。感念乳母的養(yǎng)育之恩,劉徹登基后,封其為“大乳母”。(漢武帝特設,此前未有的封號,級別猶在一般嬪妃之上)
在皇帝眼中,這位老婦人可是大大的功臣。皇帝給臉,“大乳母”也會順桿子往上爬,仗著當年喂養(yǎng)劉徹的幾口奶水,便張狂得上了天。
漢武帝曾下旨,給予“大乳母”進宮覲見之便利。借著“皇兒”的恩典,每個月里,她總會進宮兩次,跟劉徹增加感情。
“皇帝長高了,越來越英俊威武……皇帝又瘦了,要注意龍體安康……”
往往“大乳母”恰到好處的一句問候語,就讓漢武帝龍顏大悅,不僅增加了感情,還獲得了許多金帛田地的賞賜。
據《史記》記載:有一次,漢武帝因政務繁忙,無法親自接見“大乳母”,便指派寵臣馬游卿出面接待,皇家御宴吃飽喝足,臨走時,還賞給老人家50匹貢帛。
皇帝越給臉,“大乳母”就越不把自己當“外人”。“大乳母”看中了一塊肥沃的皇田,她便直接給漢武帝上書,奶娘看中了你家一塊地,想“借”來自家開墾,不知陛下同意否。
漢武帝看到會心一笑,不就是奶娘想要那塊地嘛,這等小事,還要上書索要,你老說一聲就得了。隨即漢武帝大筆一揮,那塊土地的地契就劃撥到“大乳母”的名下。
有了漢武帝的庇佑,“大乳母”一家成了京城人人巴結的豪門。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祖母得勢,子孫囂張!
有一天,“大乳母”子侄帶著一群奴仆在城中“飆車”,遇到一車駕正常行駛,擋了他們的道路。子侄一聲令下,奴仆們不由分說,將對面車駕主人打得那叫一個慘!鼻青臉腫不說,連衣服都被扒光了示眾。
子侄們打贏了,哄笑中離去。誰知這個挨打的主也是有靠山的,一紙訴狀告到了漢武帝面前,讓皇帝顏面大失。
漢武帝雄才偉略,講究“以法治國”。既然犯罪證據確鑿,那就按法辦事吧。于是,廷尉根據大漢律法宣判:“大乳母”家教不嚴,有負皇恩,罪不可赦,一家老小發(fā)配邊疆充軍!
皇帝真生氣了,奶娘也無可奈何,只好求救于東方朔(另一種說法是郭舍人)。
東方朔是漢武帝身邊寵臣,雖然官職僅是太中大夫(千石小官),可其智慧無人能比,因為他說的、做得都很有道理,漢武帝往往對其言聽計從。
這才引出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東方朔教導“大乳母”,只要你按照我所說的做,保你這次無事。“大乳母”聽后連連點頭,拜別東方朔后,就去皇宮請求再見漢武帝最后一面。
漢武帝雖然因此事生氣,但是想起以前溫馨的情景,便答應了乳母的請求。“大乳母”見到漢武帝后,沒有說一句話,只是淚流滿面地跪拜3次。然后起身往殿外走,戀戀不舍地兩步一回頭。
此時,東方朔開始發(fā)言助攻:“你這老太婆,皇帝早已成年,難道還要靠你喂奶嗎?快滾吧,最好以后都不要相見!”
漢武帝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很難過,他想起小時候乳母的好處,便下旨赦免了乳母的罪過。
此故事廣為人知,也有許多名家對此寫書點評,最佩服的還是南懷瑾老先生在《南懷瑾的32堂國學課》一書中的感悟:
為人處事要講藝術,與人交流更是重要,善于言辭的人,即可達到目的,又可彼此無事。曲直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所謂“怒不可遏,惡不可長”,古代皇帝一發(fā)脾氣,要想堵住,反而怒氣更大。只能順其勢,轉個彎,把它化掉就好。
假如東方朔跑去跟漢武帝求情:“她雖然犯了錯,可畢竟是你的奶娘啊,你就免了她的罪吧。”估計漢武帝更火大,也許連說好話的東方朔一起治罪。
東方朔看似滑稽的言語,既替皇帝發(fā)了脾氣,也讓皇帝動了惻隱之心,不需自己求情,就達到了救人的目的。
這就是東方朔的高明之處,他就是摸透了漢武帝的心思,運用“曲則全”的說話藝術,救了“大乳母”一命,也免了漢武帝日后可能產生的愧疚之心。
《南懷瑾的32堂國學課》這本書,側重于中國傳統(tǒng)謀略智慧對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啟示。人非修學不可,讀書要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