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鯨落,萬物生”生活在海洋當中的霸主--鯨魚可謂是全身都是寶。
在鯨魚的體內,存在一種名為龍涎香的物質,當鯨魚自己排出來的時候香味濃郁,價格堪比黃金,人工取出來的卻很臭,這是為什么?
龍涎香的由來
龍涎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從名字看來,是龍的口水化成的物質,并且帶有香味。
很多不了解事實的古人也是這么認為的,其實龍涎香并不是龍身上的口水,而是屬于鯨魚身上的排泄物!
從龍涎香的外形來看,灰色古樸,就像一顆不起眼的石頭一般,本身質量并不大,說它是排泄物也不無道理。
在古書當中就有記載,位居海邊的漁民在外出捕魚的時候,看見海上有群龍共舞,漁民在慌忙逃竄之間,偶然發現從龍身出現了一塊“寶貝”。
這名漁民打撈起寶貝,回到村莊當中,發現了“寶貝”散發的獨特香味,令人陶醉不已。
于是,人們將其稱之為“龍涎香”,漁民所看到的群龍共舞,其實就是鯨魚出水的場面。
由于鯨魚體型太過龐大,出水場面無比壯觀,漁民就以為是有群龍作祟,將香料認定是龍身之物,“龍涎香”的名字也就隨之而來了。
而我國也正是最早發現龍涎香的國家。
在古代龍涎香的價值很高,不僅是皇家貴族們最喜歡的香料之一,而且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古典醫藥記載當中,龍涎香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極為難得。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龍涎香為何在鯨魚排出來的時候是香的,人工取出卻帶有臭味呢?
香臭原因
這一點,就要從龍涎香的形成說起。
在大海中,鯨魚們在進食的時候,通常是將一大片區域的海水和魚蝦一并吞噬進去。
海水通過特定的器官排出,而魚蝦們則是通過腸道,進入鯨魚的胃液當中。
在這些魚蝦當中,不免會混入許多帶有硬骨質的海洋生物,比如魷魚等生物。
這些生物有堅硬的骨頭,不易被消化,在排出的過程當中,又容易劃傷鯨魚的腸道。
這個時候,鯨魚就會利用自己的體內的一種黑色分泌物,將這些骨頭層層包裹,排出之后,在海面上經過幾十年的催化,形成龍涎香。
有的漂浮在海面上,有的則是飄向岸邊,被人們拾取。
時間越是久遠,龍涎香的香味也就越持久,有的甚至能夠在海上漂浮幾百年,其味道更加的香醇濃郁。
其中,抹香鯨就是產生龍涎香的“主力軍”,抹香鯨喜歡潛入到深海當中,捕食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的堅硬角質在抹香鯨體內形成了龍涎香,所以當人們太過缺乏龍涎香材料的時候,就跑到海面去捕獵抹香鯨。
奇怪的是,從抹香鯨體內提取出來的龍涎香,一部分居然是臭的,就像是食物腐爛之后的味道。
其原因在于,這些龍涎香在鯨魚的消化道當中,并未完全形成,包裹硬骨的分泌物還沒有聚合到散發香味的分子。
龍涎香而定香味來源主要是聚萜烯衍生物,這些分子結構在鯨魚的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
并且在海上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之后,分子結構又重新排列組合,才可以完全形成,一項工序也不能缺失,否則它就只能是純粹的鯨魚排泄物。
人們捕獵到的抹香鯨,一部分已經形成了龍涎香正打算排出,另一部分還在分子結構聚集的過程當中,本來就是出于消化道,散發出臭味也很正常。
而且以獵殺鯨魚的方式收取龍涎香,無異于殺雞取卵,不僅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人類獲取龍涎香。
在石油還未被人們使用之前,人類就曾有段捕獵鯨魚的歷史,人們通過獲取鯨魚身上的油脂,來當做能源使用。
當時,人們一次外出航海至少要獵殺10至20頭鯨魚,等到裝滿油桶,才回到陸地。
在一段時間內,海洋當中鯨魚的數量急劇減少,以至于后來人們發現,在海洋當中捕獵鯨魚更加困難。
各國政府這才下令,禁止非法狩獵鯨魚,給了鯨魚們喘息的機會,否則這個物種很有可能已經在海洋當中滅絕了。
昂貴的龍涎香
龍涎香雖有著藥用的記載,卻很少用于醫治,作為自然界饋贈的香料,龍涎香更多地用于宮廷當中,甚至一些達官貴人們的府邸也難覓龍涎香蹤影。
畢竟與龍字相關的物品,不是與皇帝有關,就是聲名顯赫的象征,在市場上龍涎香一直是有價無市。
我國古代的龍涎香基本都是依靠漁民在海中捕撈魚類的時候,靠運氣獲取的,運氣好在大海上撈到一塊,便能賣出天價,過上富足的生活。
一般龍涎香的重量都在幾公斤左右,重一點的能夠有幾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
試想一下價比黃金的龍涎香,賣上個幾公斤,又怎能不富足呢?
這種東西要是保管不好,還會引來不法分子的惦記,招來殺身之禍。
當時,很多龍涎香就流傳于黑市當中,供給那些富可敵國,社會地位卻又低下的富商們。
至于黑市當中的龍涎香來源,誰都不會去過問,買家只管買,賣家只管收錢。
到了近代,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類開始有了各種技術手段來還原龍涎香的香味。
早在19世紀的時候,化學家們就分析出了龍涎香香味的成分,并從天然香精當中提取化合物,進行定量調配。
只可惜替代品的原材料,并不能很好地還原龍涎香的味道,后來化學家又將龍涎香的化學成分再進行細分,這些成分全部可以利用人工手段合成。
再調配之后,勉強能夠達到龍涎香的香味,比起天然的龍涎香,還是差了不少,但是至少已經可以成為龍涎香的廉價替代品。
天然的龍涎香簡直就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神物”,由它制作的香水涂抹在皮膚上,香氣四溢,久久不散。
人類仍舊不清楚,當中奧妙的所在。
1912年挪威的一家獵捕鯨魚的公司在鯨魚的體內取出了一塊重達450公斤的龍涎香。
可惜的是香味并未形成,它出售的價格只有2.3萬英鎊(大約14萬人民幣)。
同樣,一位荷蘭人在海邊撿到了一塊僅有7公斤的灰色龍涎香,在市面上居然賣出了3萬美元(大約18萬人民幣)。
兩者的差距幾乎是肉眼可見,不過這還不是最貴的,傳說中的白色龍涎香屬于最為稀有的品種,它的價格是普通龍涎香的好幾倍,名副其實的“價比黃金”。
作為浪漫國度的法國,一直控制著全球的香水市場,將龍涎香視為重要的香水原料,在交易的鼎盛時期,一年能夠收到的龍涎香量也不過600公斤。
可惜人類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太過嚴重,再加上非法捕殺等問題,抹香鯨的數量一直在下滑。
據統計,法國每年龍涎香的交易量下滑到了100公斤不到,而且每年都在衰減。
如此趨勢發展下去,昂貴的龍涎香消失在人類世界當中也顯得不足為奇。
龍涎香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物,只有保護好海洋環境,保護好抹香鯨等生物,人類才能不斷地獲取龍涎香。
無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持續發展,人類都應當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