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心醫院——老百姓家門口的全國名醫聚集地
又到了冬春交替之時,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開始苦不堪言,每次發病的時候就出現鼻塞、流涕,有時還會打噴嚏、鼻癢,嚴重時會出現頭痛、嗅覺下降,說話時鼻音重等情況。過敏性鼻炎困擾著患者,因為癥狀很明顯,以鼻癢、打噴嚏、流清鼻涕為主,發作嚴重者則影響生活質量。
過敏性鼻炎發病率非常高,據統計應該是在百分之十幾,甚至在個別地區可以到20%的比例。從古至今,中國歷代醫家發明了諸多治療過敏性鼻炎有效的方法,今天向大家推薦三味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常用藥:蒼耳子、辛夷、通草。我們習慣稱之為“鼻三藥”。
蒼耳子
蒼耳子,性溫,味苦、甘、辛,有毒。歸肺、肝經,有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等功效,常用于風寒感冒、鼻炎、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等證。一般煎服,3~9g,或入丸散,要炒用,以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濟生方》就記載了一個治療鼻炎的方子——蒼耳子散:將蒼耳子與辛夷、白芷、薄荷配伍,辨證加減運用,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鼻炎。
辛夷
辛夷,性味辛、溫,無毒。歸肺、胃經。煎服,3~10g。辛夷上通于鼻,有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常與白芷、細辛、防風、蒼耳子等配伍,臨床上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鼻塞,各種類型的鼻炎等病證。《本草綱目》記載治療鼻淵,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許,以蔥白蘸入鼻中,幾次即見效。
通草
通草,性微寒,味甘淡,無毒。歸肺、胃經。煎服,2-5g。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濕消腫的作用。主要運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癥。但《本草缶要》又記載通草可治鼻塞失音癥。《長沙藥解》利鼻癰等疾。因此,臨床上配合辛夷、白芷、薄荷、細辛等辛香發散藥,可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癥。
以上三味常用中藥,從功效上看都有較好的通鼻竅的作用,在治療鼻炎的時候常常配伍在一起,以增強通鼻竅的作用。正因為這三味藥治鼻炎的神奇效果,所以在各種治鼻炎的中藥方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它們都屬于中藥材,且蒼耳子還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故臨床應用時一定要辨證準確,合理配伍后才能發揮最大療效,因此應當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或者由中醫師調配下使用,不建議自行使用。
學科帶頭人
王英旭
副主任醫師、第一批山西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太原市名中醫、首批山西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華中醫藥學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基層衛生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中醫治療外感熱病、風濕免疫病、皮膚病及睡眠障礙、糖尿病、腎病等內科雜病、兒科病等疾患。
(責編:張佩)
媒體來源:人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