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蟄蟲丸由大黃、土鱉蟲、水蛭、炒虻蟲、煅干漆、桃仁、炒苦杏仁、黃芩、地黃、白芍、甘草組成,具有活血破瘀,通經消癥的功效。可用于瘀血內停所致的癥瘕、閉經,一切因瘀血導致的或產生瘀血的腹部腫塊、肌膚甲錯、面色黯黑、潮熱羸瘦、經閉不行等疾病。
患者多見面目黯黑,或面部黑斑、褐斑,或皮膚干而粗糙,肌膚甲錯,消瘦,或腹部腫塊、腹滿,或經閉不行,或潮熱,不能飲食,或大便干結如粒。舌象見舌偏瘦,苔薄。脈象見脈沉澀或細澀。多見于婦科疾病中的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繼發性閉經、繼發性不孕癥、盆腔包塊等,或肝或腹腔惡性腫瘤等,也常用于中年婦女因瘀血導致的皮膚黃褐斑。
大黃蟄蟲丸是一首經典方劑,出自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原文是:“五勞虛極贏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蜜蟲丸主之。”大黃蟄蟲丸的主要功效就是活血破瘀,通經消癥,其中大黃、土鱉蟲能破血逐瘀,水蛭、虻蟲、蠐螬、干漆、桃仁均為活血化瘀之藥;地黃、白芍既能養血潤燥,又能活血;杏仁潤下,與大黃配合使瘀血從下而消;黃芩清解瘀熱,甘草益氣護中,兼調和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