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按摩內關穴的功效及注意事項
在教室里,朋友們經常提到內關穴,說法也不太一致。在本人整理的《人體穴位與功能一覽表》中,也提到過有關按摩內關穴的功效。由于內關穴很好找【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時手握虛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以腕橫紋為準并齊,食指點按的地方就是內關穴,攥一下拳頭,內關穴就在兩根筋之間的位置(如圖)】;同時,這個穴位在養生上的好處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點揉(以略感酸脹為宜),其功效就是心、胃、胸全管,尤其是按摩“內關”穴可以增強心臟的無氧代謝能力,有效預防心絞痛和心梗的發生。所以,這個穴位備受人們關注。
本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了解,現就內關穴的相關知識較全面的匯總了一下,提供朋友們分享與交流,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需要知道的內關穴:
內關穴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它所屬的這條經絡叫心包經,通于任脈,會于陰維,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心包經可以調節心臟的功能,堪稱心臟的保護神。《內經》認為:“心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若外邪侵心,則心包當先受病。”因此,內關之閥門,于十二經脈系統之關聯,調節臟腑平衡中起到通透的作用。內關穴為歷代醫家所倍加重視,有“萬能穴”之稱。《百癥賦》上載,建理、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靈樞·素問》載,心包經的走向,起于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按“經脈所過,主治百病”的原則,可以看出心包經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癥,真是所謂的包治百病!也有人說,內關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開人體內在機關,有補益氣血、安神養顏之功。所以,內關穴自古就是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必用穴,在臨床上也經常使用。對某些心臟病有立竿見影之效,比如說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發作時,用力不停點按內關穴,每次3分鐘,間歇1分鐘,就能迅速止痛或調整心律。(但重癥急性發作的心臟病患者,病情發作時應立即服藥或去醫院,以免耽誤病情。)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周圍的人,越是心情抑郁、煩躁、愛發脾氣的人衰老的跡象越明顯。女人在生活工作里最容易受情緒左右,有些女性朋友過早出現衰老跡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關。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點揉幾分鐘內關穴。那些愛美的人,更要多按摩內關穴,調心養心、氣血充盈才是真正的養顏之秘,用再名貴的化妝品也比不上自身氣血足啊。
打嗝算不上病,但是嗝起來還是挺難受。想必大家都受過打嗝之苦。這就關系到內關穴的另外一個妙用了,我們知道內關穴有益氣安神、治療心臟病的功效,卻往往忽略了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這也是內關穴治打嗝靈驗的奧秘所在。
內關穴的主要功能:
據有關資料記載,具有定驚止悸,滌痰開竅,寬胸理氣,和胃降逆,養心安神,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內關穴,在現代臨床醫療廣泛的運用,治療內、外、婦、兒科疾病,涉及到呼吸、消化、循環、神經等系統,其功能之多,主治范圍之廣,非一般穴位所能及。
內關穴通于陰維脈,陰維脈聯系足太陰、少陰、厥陰經并會于任脈還與陽明經相合,這些經脈在胸脘脅腹中循行,內關穴對于預防與治療胸痛、脅痛、胃痛、心絞痛、反胃、胸脘滿悶、呃逆、腹瀉、孕吐、暈車等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經常按壓內關穴,有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緩急止痛、降逆止嘔、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的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內關穴不是一個補穴,只是通的效果比較好,有阻滯、覺得不舒服堵了的時候,可以揉內關穴。如果您比較虛弱,沒精打彩,就別揉內關穴,因為它是用您的氣血來通的,一通就要耗費氣血。
鑒此,按摩內關穴主要適用以下人群: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絞痛、高血壓、呃逆、胃痙攣、神經衰弱、失眠的患者。
內關穴具體按摩方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上,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上,按捏10~15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反復操作。用指尖有節奏地進行按壓,以產生酸、麻、脹的感覺為最好。按揉時會如果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著前臂內側傳至心臟,此為較好的刺激效果。
根據收集的資料,按摩內關穴對以下主要疾病具有緩解、治療的作用。針對不同的病情,具體操作方法是:
陣發性心動過速——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鐘120次以上,患者自覺心悸、眩暈、頭昏眼花等。按揉內關穴可使心率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圍。
心動過緩——每分鐘心率在40~60次以內,患者自覺頭暈、胸悶、心悸、氣短。按揉內關同樣可使心率增加到正常范圍,顯示對心率有雙向調節作用。
心絞痛——當心絞痛發作時,若身邊無藥可同時用力按揉兩側內關穴,能使心絞痛很快緩解,達到力挽狂瀾的目的。當然,在化險為夷之后,應該積極診治原發病,以防再次發作甚至出現意外。
胃痙攣——發作時胃痛劇烈,雙側同時強力按壓或用硬物頂壓內關穴,強刺激,具有明顯的解痙止痛作用。可配合按摩足三里穴。
嘔吐、暈車——強力按壓或用硬物頂壓雙側內關穴,強刺激,并保持強度。以行氣降逆止嘔,溫胃散寒。
小兒呃逆——采用中醫推拿手法中的揉法對患嬰內關穴進行穴位按壓,用大拇指放在穴位部位,呈螺旋形順時針方向重復按摩,用力均勻。按摩次數和力度應根據呃逆輕重而定,輕者按摩嬰兒單手內關穴10-15次即愈,未愈者換另一只手繼續按摩10-15次即愈;輪換按摩雙手不愈為重癥,須加大力度按摩,讓嬰兒啼哭并哺乳少許。操作時注意避免損傷嬰兒皮膚,必要時可用嬰兒粉、潤膚油等涂于按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