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中,成為擔保人的通常是不是出于親朋好友的請求,就是對擔保缺乏相關的風險意識,由此當債務人逾期不還款,債權人追上門要求擔保人承擔還款責任時,擔保人才認識到自己“被坑”或者后悔。很多咨詢法律問題的人中,大都想知道當被朋友欺騙作了貸款擔保的,這種擔保是否有效?
法務幫告訴大家:法律上對于擔保人不需承擔擔保責任有明確的規定,即《擔保法》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二)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根據其他司法解釋以及相關判例來看,擔保人可以免除擔保義務的還有以下情形:
一、擔保合同無效的,保證人無過錯的免責
2005年5月25日,內蒙古赤峰某有限公司將張某、李某訴至赤峰市紅山區人民法院,請求人民法院判決張某承擔給付未履行話費消費額和給付手機款的義務,并請求判決李某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紅山區人民法院經過審理,作出了關于cdma電信業務屬國家特許經營,原告無權經營,因此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亦無效的認定,免除了李某的擔保責任。
評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七條規定,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因此,本案中原告的電信業務屬于國家特許經營的業務,原告無證經營,根據《合同法》第52條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屬于無效的合同。本案中,擔保人李某并無過錯,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8條: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因此,這種情況下,擔保人的擔保責任可以免除。
注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的情形還可能因為主體不具有資格,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擔保的貸款用途不符合法律規定,如貸款用于進行違法活動或賭博等;以及法律規定的不能作為擔保人的合同,如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國人民銀行不得為保證人。
二、因主合同內容變更而免責
李某因經營生意需要,通過好友陳某向其親戚張某借款25萬元,約定2年內還清,陳某以保證人身份在借款字據上簽了字。一年后,李某懇求張某將還款期推遲一年,張某提出加收10%的利息,李某應允。李某、張某重新寫了借款字據后通知了陳某,陳某心有不悅,但礙于雙方的朋友關系,勉強口頭同意。后來李某的生意經營不善無力還款,張某無奈將李某和陳某一同告上法院。法院審理后認為,李某和張某在新的借款合同(字據)中,加收了10%的利率,延長了一年的還款期限,這些內容的變動都屬于對借款主合同的變動,未經擔保人陳某的書面同意,因此,免除了陳某的擔保責任。
評析:
根據《擔保法》第24條規定“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因此,本案中,因為擔保人僅是口頭同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書面同意要求,故免除擔保人的擔保責任。
三、保證責任因保證合同未成立而免除
保證合同未成立的指合同的訂立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或實質要件,如主體不明確等。此外,根據《擔保法》第13條規定,保證人與債務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這里的書面形式包括保證人單獨出具的保證書,或保證人已履行保證之主要義務,債權人接受的,合同同樣是成立的。
合同未成立的,則擔保責任自然不能成立,這時,擔保人的擔保責任可以免除。
四、保證責任因主合同當事人雙方或與第三方共同所實施的行為不適而免除
某建筑有限公司由某水泥有限公司作為擔保人,向當地縣建設銀行貸款100萬。而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開發房產,還欠該建筑有限公司100萬工程款。因此,該建筑有限公司、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縣建設銀行協商后同意,將建筑有限公司對銀行的債務轉讓給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而作為擔保人的某水泥有限公司并不知情。在貸款逾期未還后,該縣銀行將某水泥有限公司和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還款義務。那么,該水泥有限公司到底該不該擔責呢?
評析:
根據《擔保法》第23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據此,該水泥有限公司的擔保責任可予以免除。法律這樣規定,是因為擔保人做出擔保的意思一般需要對原債務人的履行能力進行評估或者誠信有一定的了解后,自愿承擔風險的行為,若隨意轉移債務后,債務人不同,履行能力也會有所不同,這時,還要求擔保人對轉移后的債務承擔擔保責任不具有合理性以及公平性,也更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五、因超過保證期限而免責
擔保人對債務的擔保通常具有一個期限,在保證期限內保證人應承擔保證責任,但是,若在保證期內,債權人沒有要求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期滿后,擔保人的擔保責任可免除;若雙方沒有約定保證期限的,根據法律規定,該保證期間視為6個月,自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
法律依據:
《擔保法》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因此,法務幫提醒大家,當我們不可避免成為擔保人時,若想免除擔保責任的,可以自行判斷是否具有以上免除擔保責任的情形,千萬不要再傻傻地替債務人當“背鍋俠”,因此導致家破人亡的案例可不少。此外,替親朋好友做擔保需謹慎,簽名一定要審查清楚文件的內容,法律上可不會因為你是被騙還是不知情而認定擔保合同無效,畢竟大家已是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具有可預見風險的意識,否則就是自甘承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