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題,到而今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從大自然規律看,學中醫必懂大自然規律。解大自然規律的書,在我國就是《易經》。《易經》講明了大自然及一切都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兩儀。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生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演變為三百八十四爻。好復雜啊,其實很簡單,陽變陰,陰變陽。陽,太陽,陽明,少陽,陰,少陰,太陰,厥陰。這就聯系到中醫《傷寒論》的六經了。而且太陽少陰為表里,陽明太陰為表里,少陽厥陰為表里。三陽六腑即太陽小腸膀胱。陽明胃大腸。少陽膽三焦。三陰五臟即少陰心腎。太陰脾肺。厥陰心包肝。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全在六經之中。張仲景六經辨證由此而來。它包括了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
仲景《傷寒論》398條,112或113方,正版的有辨脈法,平脈法。理法方藥全在其中,而且病脈證治一一對應,全書生病之陰陽,六經之大綱,變證壞證之治法一一明白講述,而且教你治病之變法,即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變法,也是高論,這是讀透了398條,112方基礎上,學會玩70多味中藥,應用自如,變法治各種病,成為中醫高手!《傷寒論》真正讀話了的少之又少,我看只有劉希顏等人吧!
這一談,就讀了而本書了,其巾包括《金匱要略》治雜病。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也應讀,它是《易經》陰陽理論指導下,確立了天人合一中醫整體觀。確立了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是中醫理論書籍,方只有13個,重正是針,灸,砭,按摩。《傷寒論》六經辨證包括了《內經》之辨證。它是獨立的中醫辨證方法,全面的辨證方法。
以上是學習古中醫的必讀之書,最終是讀懂人體這本書,因為中醫是用藥幫助人體恢復陰陽能量,恢復人體大循環秩序,最終是人體排病而愈!中醫醫人,人體排病!
至于后世中醫各派對中醫的發展,都是在古中醫基礎上的發展,即后世的時方。可參看!
至于現代中醫,近乎西醫,用藥治病,背離仲景之法,也可從另一面認識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