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生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同時也塑造了許多家喻戶曉的人物,比如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等。但是,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虛擬出來的人物,是當時社會某一類人的整體縮影。不過有一個人確實例外,他就是閏土,是活生生的一個現實人物。那么,這位魯迅的童年伙伴,他的后來怎么樣了,是個什么結局呢?
閏土原名章運水,他不是五行缺土,而是五行缺水,所以才有個小名叫“阿水”,名字里帶個“運”,也是希望他能有個好運氣。只不過,“運”在方言里與“閏”同音,魯迅才在小說里把“運”換成了“閏”,“水”換成了“土”,這才是閏土這個名字的由來。
章家世代為農,生活比較艱苦,他的父親章福慶手藝不錯,經常在農閑之時,編織一些竹籃竹筐售賣。為了補貼家用,章福慶還要給別人家當長工,正因為此,閏土才與魯迅產生了交集。
魯迅的家族當時雖然已經破落,但好歹也是知識分子家庭,生活條件要比普通的農民工人好得多。逢年過節或者農忙時忙不過來,章福慶總是在魯迅家里幫工。魯迅筆下曾寫過一位“長媽媽”,其實就是閏土的媽媽,還給魯迅喂過奶。有一年魯迅曾祖母去世,所有人都忙得一團糟,章福慶也忙不過來,于是就把閏土叫了過來幫忙看管祭器。就這樣,閏土與魯迅相識了。
周海嬰與閏土后人
閏土和魯迅年紀相仿,人又憨厚老實,兩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因為生活在鄉下,閏土懂得很多新奇的玩意,比如怎樣在雪地里捉鳥、逮野兔,怎樣和偷西瓜的猹斗智斗勇,還說了好多魯迅從來沒見過的動物,比如跳魚。讓魯迅一直心生向往,對這位小兄弟心生敬意,這也是對閏土印象這么深刻的原因之一。
周海嬰與閏土后人
章福慶去世之后,閏土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等魯迅再次見到這位童年伙伴時,閏土已經成了一位典型的莊稼漢。然而,盡管閏土每天起早貪黑,6畝沙地收獲的糧食卻遠遠不夠,再除去租稅,根本不夠一家人的口糧。
周海嬰與閏土后人
1934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討債的又上門逼債,走投無路之下,閏土只好把糊口的6畝地賣了。一貧如洗的閏土為了謀生,只能四處打工。50多歲時,由于積勞成疾,他的背部生了一個惡瘡,可是沒有錢醫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不斷惡化,最終在57歲時去世。
章貴
不過,章魯兩家的聯系,并沒有因閏土的去世而中斷。閏土有5個兒子,其中長子的兒子叫章貴,他與魯迅的兒子周海嬰關系相當好,并且成了研究魯迅文學的專家,當了魯迅紀念館副館長。魯迅肯定想不到在,在未來的時代,閏土的孫子竟然與自己的兒子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