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標題:天下同歸而殊途,天下一致而雙慮
正文:
延續昨天的內容,今天繼續講選股的方法。回憶一下,昨天的上半部分我們已經講過了:
1.選股方法總論
2.自上而下的選股方法與案例
今天是下半部分,主要包括:
3.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與案例
4.對比與總結
下面開始今天的兩個章節。
3.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與案例
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就是先不管股票的行業、概念題材,先用其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基于數據的方法,對股票進行初步篩選。初步篩選后的股票池,如果數量比較多,可能還要繼續設置數據條件來篩選。經過幾輪篩選后,再把股票池內個股的行業,基本面,結合消息面,技術面,資金面等綜合分析,確定最終的候選標的。
我們經常使用的數據化篩選方法,舉幾個例子:
1)根據估值指標,選出 PB或者PE低的,分紅高的;
2)根據盈利能力指標,選出毛利率高的,凈資產收益率高,經營性現金流好的;
3)根據業績增速指標,選出營收增速快的,凈利潤增速高的;
4)根據K線圖技術指標,選出K線多頭排列的,或者特定技術形態的;
5)根據資金面的情況,選擇成交額放大,資金凈流入,換手率升高的;
上邊的各種策略,可以自由的設定閥值,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也可以結合行業來篩選使用。但是畢竟是使用數據做篩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幾個比較好的工具,簡介如下:
1)果仁網:功能很強大,各種指標全面,界面也比較友好,普通股民鉆研一下不難學會,功能足以滿足需求,但是部分功能要收費。
2)同花順i問財,簡潔易用,高效便捷,適合初學者,但功能不是很全面。
3)同花順或者通達信行情軟件自帶的“條件選股”功能,大多是技術面的條件,偏重于短線選手使用。
4)同花順或者通達信行情軟件,把股票行情信息導成Excel表,然后自己編輯Excel表做篩選,雖然比較費時間,但是基本上能實現自己所有的篩選條件,對使用熟練的股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方法。我下面的案例,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下面我們講一個實戰案例,就是”凈利潤斷層”個股篩選法。這算是新瓶裝舊酒,其實就是從財報業績超預期大漲的個股中尋找機會。
A股自從2015年股災之后發生明顯變化,以業績為主導的價值投資占據了上風。從漂亮50,績優白馬到核心資產,對業績的認可愈發明顯。在2019中報和三季報,業績對股價的刺激更加明顯;最新財報超預期,股價立即大漲;反正立即大跌。
本著這個思路,假設時光回溯到2019年10月-11月,我們做一個2019年三季報的“高彈性凈利潤斷層個股”的篩選。考慮如下4類合計7個條件:
1)凈利潤同比增速高;
2)凈利潤質量高:進一步拆分為凈利潤絕對值高,營收同比增速高,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絕對值高3個條件;
3)當前估值低:使用PE-TTM來衡量估值;
4)當前市值小:進一步拆分為總市值小,流通市值小2個條件;
按照上述條件初選出來的股票,估值低,業績增速快且質量高,這就造成了很好的預期差,股票后續上漲的希望大。疊加市值小,因此預期上漲的速度快,空間大。所以綜合起來這是一個較好的思路。
4類7個條件,設具體的下表數值:
2019Q3
歸母凈利潤同比>50%
流通市值<50億元
總市值<100億元
PE-TTM<20
凈利潤>1億元
經營現金流>0.5億元
營收同比>20%
針對2019年三季報,開始按上述條件做篩選操作。首先利用通達信或者同花順行情軟件,把所有的滬深兩市的股票,選出相關字段,導出數據,做成Excel表格。需要選取如下字段:
代碼
名稱
利潤同比%
流通市值
總市值
市盈(TTM)
凈利潤(億)
經營現金流(億)
收入同比%
然后利用Excel里的公式做逐個條件的篩選。
這里補充一個小竅門:直接邏輯判斷的公式,Excel的計算結果是true或者false,但如果把它做一個平方,這個值就會變成0和1,便于查看和統計。
7個條件的比較值(也就是上圖公式的平方值)做乘積,就得到最終篩選結果。我們需要的是7個條件都滿足,所以用乘法而不是加法。如果最終篩選結果是1,則說明7個條件都滿足,該股票通過初選;反之則說明被篩除掉。
再把最終篩選結果等于1的篩選出來,一共是18只股票,結果如下:
經過自下而上的第一輪篩選,滬深兩市3000多只股票只剩下了18只。然后繼續篩選。因為剛才的估值使用的是市盈率,而強周期股不適合用市盈率估值,我們把其中的強周期股的排除掉,也就是標紅色9只。只剩下9只,再逐個分析就變得容易多了。
接下來的具體逐個分析過程略去不講,主要介紹一下思路:以基本面為主,結合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綜合決策。由于初篩條件的核心是凈利潤大增,所以基本面上要分析企業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分析行業未來前景,商業模式,行業格局,市場份額等。
技術面上,在財報出來之后,技術面表現應該相對強勢,所以優先選站穩長期均線,股價呈現多頭排列,且偏離均線不高的個股。如果股價在財報之前呈現跌勢,那財報出來之后,股價應該表現強勢才能候選,否則一直弱勢的股我們散戶信息劣勢,不知道其有何潛在問題。消息面也要從公告來檢查。
按照上述思路,從最后的9個股票中選出最終的候選股,再擇時買入即可。
以上就是一個自下而上方法的選擇“高彈性凈利潤斷層”個股的完整案例。
4.對比與總結
本文介紹了兩種選股方式,以及實戰案例。
自上而下:首先從2019年5月發改委政策中確定選擇海上風電行業,再確定海電纜的3只候選股,通過查閱主營業務,選出了業績彈性最高的個股東方電纜。
自下而上:從2019所有個股的三季報出發,設定4個方面的7個條件,初選出18只不同行業的個股,再過濾其中9只強周期股,最后綜合使用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等因素,選出最終的個股。
綜合對比不難發現:
自上而下的選股,在對行業初選后,對個股也要做類似于“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的關鍵數據對比計算;
自下而上的選股,再利用關鍵數據初選后,對個股也要做類似于“自上而下”的選股方法的行業和個股基本面的分析;
所以兩者方法不是對立的,更像是調換了選擇的步驟順序。最終對個股的選擇,都是要把個股的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等綜合分析之后才能做最終決策。兩者方法實際上是調換了步驟順序,可謂是:殊途同歸,雙慮一致。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各位老友,明天繼續恢復正常的日報,明天見。
*****************我是正文結束的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