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枚,熬黃)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匕,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為度而止。
如果病人有宿食在胃部,堵住了。病在上從上解,可以用瓜蒂散催吐。如果病人氣血虛弱,不適宜用瓜蒂散。這個就很難,不吐病好不了,催吐能量又不夠,難治。
曾經一個胃癌患者,經過治療恢復了很多,可以自己在室內來回走動,精神好了很多。這個期間一直喝米湯,告訴家屬不能吃主食,這樣慢慢來養胃氣。有一天病人感覺身體恢復得很好,就吃了兩碗面條,腸胃就堵住了,人臥床不起了。用了瓜蒂散,沒有吐,過后卻腹瀉。因為瓜蒂是苦寒的,沒有力量吐,就從下瀉了。后來好不容易好了一些,病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又吃多了。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去世了。雖然如此,但是病人臨終前身體沒有什么痛苦,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這也是中醫的偉大之處,即便是病入膏肓不能救回來了,依然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脈數緊弦,像弓弦一樣,按著不動。弦脈主身體里面有寒有飲或有淤堵。脈數弦,可能身體里面有寒,還要看病人的證,脈證合參來定。脈緊大遲,大脈主身體津液虛,遲脈主寒,脈緊可能有淤堵,可能心下痞硬,這個要腹診檢查。脈大緊,津液虛有淤堵,可以瀉下。這一段都是憑脈來看的,實際臨證時要脈證合參,這樣才容易取證準確全面。
附方
《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
病人腹部絞痛,肚子拘急,甚至身體不能轉側,每天定時發作,前陰收縮,手腳冰涼。從這些證來看,是腹中有寒,津液不足,體表麻痹不仁,陰證。這個證既有表又有里,可以用烏頭湯,或者烏頭桂枝湯。
烏頭湯是麻黃黃芪芍藥甘草和烏頭。烏頭桂枝湯是烏頭堿和桂枝湯合方。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兩)黃芩人參芍藥桂枝生姜(各一兩半)甘草(一兩)半夏(二合半)大棗(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有柴胡證和表證,腹部突然疼痛,可以用柴胡桂枝湯,就是小柴胡湯和桂枝湯的合方。
腹痛在傷寒論條文講,先用小建中湯,如果不解用柴胡湯。腹痛是津液不能充分供給腹部引起的,這個方子里,有脾四味建中補津液,加上芍藥斂津液下行,可以止腹痛。
《外臺》走馬湯治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
右二味,以綿纏,搥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尸、鬼擊病。
如果病人突然心痛腹診,大便不能下,是寒性積食。這個可以用熱性的瀉下藥巴豆。巴豆性溫,瀉下。
巴豆和杏仁兩枚搗碎后用四十毫升水煮,然后喝下去。如果腹瀉厲害,喝一杯涼水就止住了。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如果病人腹中有宿食,寸脈會浮大,沉取反而澀,尺脈微澀。一般人吃多了,腸道有淤堵,反而是寸脈浮。
如果病人宿食時間長了,腹部有干硬的大便,譫語說胡話,磨牙,手心汗出不止,可以用大承氣湯。
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脈數滑,脈數是有熱,脈滑是津液充足,這可能是腸胃中有宿食,需要瀉下,看情況用大小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
下利不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病人拉肚子,卻不想吃飯,這是腸道里面的淤堵沒有去掉,還需要瀉下,隨證治之。如果是承氣湯證,用承氣湯;如果是大柴胡湯證,用大柴胡湯。
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脈緊,來回轉動,可能是有宿食。緊脈也主里有淤堵,腸道有淤堵,身體就把血管收緊,增加血管內血液的壓強,好送到病灶區域來排邪,這是身體的應激反應。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病人脈緊,一種情況頭痛怕冷,另一種是腹中有宿食沒有消化。腹部有淤堵,上下不交通,大循環不暢,頭也可能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