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天前病變部位疼痛是有科學道理的:
天氣變化時大氣中帶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會出現移動和其他變化。由于不同電荷互相吸引撞擊,產生一系列電磁現象和電磁波,可使人體細胞內外存在正負電荷的電位差。
正常人對這種電位差能始終保持著平衡,而關節炎患者由于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就會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使得神經末梢受壓迫而產生酸痛感。雖然氣溫、氣壓、濕度等諸多要素變化可引起關節疼痛加重,但這些變化都沒有電磁波來得快。
所以,往往當地的天氣還晴朗,而異常的電磁波已把天氣變化的信息傳遞過來,這就是關節炎患者常常在天氣變化之前就開始出現疼痛的原因,也是其能預知天氣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為啥膝關節首當其沖受影響最大:
膝關節是人體的主要負重關節,滑液是關節間的液體潤滑劑,其黏度對關節的滑動運動影響很大。人體膝關節約含有滑液0.5ml,滑液的黏度直接與黏蛋白的含量有關。當氣溫下降時,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響了關節的活動。
此外,血漿中蛋白含量高亦會影響滑液中的蛋白。突然降溫時寒冷刺激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腎上腺素則可增加血液的黏度,這些都可增加滑液的黏度,從而增加關節阻力,引起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