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AY149:中醫診斷基礎(十二)辯證(一)八綱辨證(一)表證、里證、寒證、熱證的臨床表現、相互關...
辨證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對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對照各種證的概念,從而對疾病當前病理本質作出判斷、確定具體證候的過程。是認識疾病,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辨證的方法有多種,本節主要介紹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八綱,即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八綱辨證是中醫學將從望聞問切四診里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歸納病理的辨證方法。而陰陽是八綱辯證的總綱。疾病的表現盡管極其復雜,但基本上都可以歸納于八綱之中。疾病類別,不外陰證、陽證兩大類;病位深淺,不在表就在里;疾病性質不是熱證,便是寒證;邪正盛衰,邪氣盛者為實證,正氣衰者為虛證。因此,八綱辨證就是把各種病證,歸納為表與里、寒與熱、虛與實、陰與陽四對綱領性證候,用以指導臨床治療。其中,陰陽兩綱可以概括其他六綱,即表、熱、實證屬陽,里、寒、虛證屬陰,所以陰陽又是八綱的總綱。(一)表證、里證的臨床表現、相互關系及辨證鑒別要點病在皮毛、肌腠,部位淺在者——表證;
病在臟腑、血脈、骨髓,部位深者——里證。
證侯 | 臨床表現 | 辨證要點 |
| 發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常兼見投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癥狀 | |
| | |
以發熱惡寒、苔薄白、脈浮者——表證;
發熱不惡寒、苔黃、脈數或沉滑者——里證。
同病:指表證和里證在同一時期出現。
轉化:病邪由表入里,表示病勢加重,病邪可由里出表,表示病勢減輕。
(二)寒證、熱證的臨床表現、相互關系及辨證鑒別要點 寒熱,是辨析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由于寒熱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
| 概念 | 臨床表現 | |
| 是感受寒邪,或陽虛陰盛,機體的功能動衰減所表現的證候。 | 惡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路臥、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等癥狀(冷、白、靜、稀、潤)。 | |
| 多由外感火熱之邪,或因七情過激,郁而化火,或飲食不節,積蓄為熱,或房室勞倦,劫奪陰精,陰虛陽亢,或陽盛陰虛所致,表現為機體的功能活動亢進的證候。 | 發熱喜涼、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燥、脈數等癥狀(熱、赤、動、稠、燥)。 | |
| | 口渴 | | 手足 | 二便 | |
寒證 | | | 白 | 厥冷 | 小便清長大便稀溏 | |
熱證 | | 口渴 | 赤 | 煩熱 | 小便短赤大便燥結 | |
寒熱證可以互相轉化,一般由寒轉化為熱證,是人體正氣尚盛;由熱轉化為寒證,多屬正不勝邪。
本題考查里證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里證,是病位深在于內(臟腑、氣血、骨髓等) (BCDE對)的一類證候,是與表證相對而言的。概括地說,凡非表證一切證候皆屬里證。以無新起惡寒發熱并見為里證的辨證要點。表證,是病位淺在皮膚(A錯)的一類證候。一般是指六淫之邪從皮毛、口鼻侵入人體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階段。本節內容主要是八綱辨證中的概述以及八綱辨證中的表里,熱寒相關臨床表現、相互關系及辨證鑒別要點。八綱辨證概述只需要掌握疾病類別分陰陽,病位深淺為表里,疾病性質熱寒,邪正區分盛衰。表里、寒熱則主要是鑒別和臨床表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