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學習清熱瀉火藥四味藥材,分別是天花粉、梔子、夏枯草、蘆根。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微甘而潤,且兼行散,入肺、胃經,為清潤消腫排膿之品。既善清肺胃之熱而生津液、潤肺燥,又能消腫痛、排瘡膿而療瘡治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水或醋調敷。瘡腫未膿可消,已膿可潰,膿多促排,膿盡不用。用注射劑需作皮試。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潤,故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服。孕婦忌服。反烏頭,不宜與烏頭、草烏、附子同用。【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降泄清利,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導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入氣分能瀉火而除煩,入血分能涼血解毒而止血療瘡,入三焦能清利濕熱而利尿退黃。此外,外用還具消腫止痛之功。
【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梔子配淡豆豉:梔子苦寒,善清熱瀉火除煩;豆豉辛甘微苦性寒,善宣散郁熱而除煩。兩藥相合,清散郁熱除煩力強,治溫病初起胸中煩悶及虛煩不眠效佳。
梔子配茵陳:梔子苦寒,功能瀉火除煩、利濕退黃;茵陳苦微寒,功能清熱利濕退黃。兩藥合用,清熱利濕退黃力強,治濕熱黃疸效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生用走氣分而瀉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煩止嘔。梔子仁(用種子)善清心除煩,梔子皮(用果皮)兼清表熱。
【藥理】 本品有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炎、鎮靜、鎮痛、抑制中樞、降血壓、保肝利膽、促進胰腺分泌、利尿、減少胃液分泌、瀉下、止血及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性能特點】 本品苦辛而寒,專入肝膽,主清泄散郁,略益血養肝。既善清肝火而明目,又善散郁結而消腫,為治肝陽眩暈、目珠夜痛及瘰疬腫結之要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單用可酌加;或入丸散或熬膏。
【性能特點】 本品甘寒質輕,主以清利,兼以透散,入肺、胃經。既能清肺胃熱而生津除煩、止嘔,又能利小便而導濕熱之邪從前陰出,還兼透散表邪。雖藥力平和,但不滋膩,不戀邪,且味不苦而易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可酌加。鮮用或搗汁飲,清熱生津力佳。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故脾胃虛寒者慎服。
C.潤腸通便
D.利尿通淋
E.消腫排膿
2、蘆根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熱生津
B.除煩止嘔
C.涼血解毒
D.排膿
E.利尿
答案與解析:
1、B
本題考查清熱瀉火藥夏枯草的功效;夏枯草功效為清肝明目,散結消腫(B對);疏散風熱為谷精草功效(A錯);潤腸通便為決明子功效(C錯);利尿通淋為魚腥草功效(D錯);消腫排膿為白芷功效(E錯)。
2、C
本題考查清熱瀉火藥蘆根的功效。蘆根不具有的功效是涼血解毒(C錯,為本題正確答案),此功效為梔子所具有。其余選項均是蘆根的功效。蘆根甘寒質輕,主以清利,兼以透散,入肺、胃經。既能清熱生津(A對),除煩止嘔(B對),又能利尿(E對),還兼透散表邪,可治外感風熱咳嗽,肺癰吐膿,具有排膿(D對)之效。值得注意的是排膿不是蘆根的主要功效,但相較之下涼血解毒這一選項對于本題來說更為準確。事實上,清熱瀉火藥天花粉消腫排膿效強,瘡腫未膿可消,已膿可潰,膿多促排,膿盡不用。
小周藥師說:
天花粉和蘆根,均善清熱生津止渴,不同的是蘆根作用較緩清肺利尿,且兼祛痰排膿,除煩(煩渴),治胃熱嘔吐功效等。天花粉生津能力較強,且治療肺熱燥咳,還可以消腫排膿。此外,天花粉蛋白注射液也可以用于引產。梔子歸肺與三焦經,清熱力強,又可以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也有利尿功效。在使用中,梔子生用走氣分而瀉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煩止嘔。夏枯草兩個功效,清肝明目,散結消腫需要掌握,同時對于主治病癥中痰火郁結之瘰疬、癭瘤,也應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