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癢是婦科常見的一種癥狀,其特征為外陰及陰道癢痛難忍,坐不安,有時可波及肛門周圍,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帶下,叫作陰癢。
↓《方1.》↓
桃蛇止癢煎
【組成】桃樹葉15g,蛇床子30g,
【制用法】桃樹葉洗凈,與蛇床子同煮,熏洗患處。
【出處】《安徽單驗方選集》
↓《方2.》↓
止癢合劑加減方
【組成】生熟地各10g,天麥冬各10g,當歸10g,赤白芍各10g,雞血藤15g,首烏藤15g,黃芪12g,防風10g,刺蒺藜15g,苦參10g,
【制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女陰瘙癢,證屬血虛風燥型。
【出處】《當代中國名醫高效驗方1000首》
↓《方3.》↓
蛇床子苦參治陰癢
【方劑】蛇床子30克,苦參、蒲公英各18克,狼毒、甘草節各15克,薄荷、樸硝、雄黃各9克,白菜葉120克(切碎)。
【用法】水煎,去渣熏洗,每日1劑,分2次洗
【功效】清熱燥濕,托瘡止癢。
【主治】陰癢。
【驗證】用此方治療陰癢患者51例,治療效果較好。
↓《方4.》↓
加味苦參洗劑
【組成】苦參、土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g,龍膽草、紫槿皮、黃柏、蒼術各15g、地膚子24g,
【制用法】上藥加水2000升,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熱熏,待藥汁溫和時洗外陰及坐浴。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每次約20~30分鐘,10天為1療程。
【功效】濕熱下注婦女外陰瘙癢
【出處】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方5.》↓
白冰方
【組成】白花蛇草60~90g,冰片3g,(烊化)苦參、黃柏、木槿皮、蛇床子各15g,花椒9g,
【制用法】水煎過濾去渣,溶入冰片,先熏陰部,待水溫適量后坐浴,每次30分鐘,每天2次,每劑用2日。
【功效】陰癢,白帶色黃。
【出處】四川中醫,1988,6(4):37
↓《方6.》↓
蛇床子散
【組成】蛇床子10g,川椒10g,明礬10g,苦參10g,百部10g,
【制用法】上藥煎湯趁熱先熏后坐浴,日洗1次,10次為1療程。若陰癢破潰者則去川椒。
【功效】濕熱下注陰癢。
【出處】上海中醫學院方
↓《方7.》↓
豬胰王米須湯
【原料】豬胰1具,玉米須30克。
【制作法】豬胰洗凈,切塊;將玉米須裝入干凈的紗布袋中,加水同燉至豬胰爛熟即可。
【用法】食胰飲湯,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濕,祛風止癢。適用于外陰瘙癢。
↓《方8.》↓
外洗方
【組成】梧桐杓500g,
【制用法】水煎外洗。
【功效】外陰瘙癢。
【出處】民間流傳方
↓《方9.》↓
蔥白花椒水洗陰部
【配方】蔥白連根50克,花椒50粒。
【做法】將連根蔥白與花椒加水燒開,熏洗陰部,每日2次,連洗3日可愈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適合外陰瘙癢患者使用
↓《方10.》↓
銀蛇止癢方
【組成】銀花、蛇床子各20g,黃柏15g,苦參、蜀椒、白蘚皮、明礬各10g,食鹽3g。
【治療方法】上藥共煎水外洗外陰,每日1劑,煎洗2次,5劑為1療程。
【主治】本方功可清熱祛濕、活血祛風、止癢。主治外陰瘙癢癥。
【經驗體會】本方選用銀花、蛇床子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頗合外陰瘙癢癥病因病機。故收效明顯。
【方劑來源】宋慧芳。外洗方治療外陰瘙癢50例。河北中醫,19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