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秦嶺有個超級工程,難度堪比穿黃工程,建成后造福關中千萬百姓
在我們中國廣闊的國土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江流湖泊,其中的長江和黃河在世界都很有名氣。其實我國的水資源是很豐富的,可是由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水資源分布并不均勻,南方城市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北方很多城市卻飲用水短缺。
比如我國關中地區由于地勢和長期超采地下水資源,常年灌溉關中地區的渭河甚至曾出現過斷流的情況,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前幾年我國決定在陜西省內開始一項南水北調工程。這項工程的目的就是把水資源豐富的漢江水源通過人力引流到缺水的渭河,簡稱引漢濟渭。
在引漢濟渭這個浩大的工程里,即使我國有著豐富的南水北調的基建經驗,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在這個工程里最讓工程師頭疼的就是秦嶺這個高大的山脈。因為要從漢江引水到渭河就必須穿越綿延的秦嶺山脈,也就是要在山脈底部打上一個隧洞,把秦嶺鑿穿。
在全國南水北調的工程里,秦嶺輸水隧洞工程的難度堪比中線的穿黃工程。兩者不同的是穿黃工程是在黃河底下打隧洞,而引漢濟渭則是要在秦嶺底部打隧洞,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秦嶺輸水隧洞從正式施工到當前即將竣工曾遇到了令無數個工程師頭疼的難題。我們都知道挖隧洞肯定是從山脈中間直接挖通最快捷了,可是秦嶺輸水隧洞卻不能這樣做。因為秦嶺主要山脊異常陡峭海波又高,無法施工,只能從左右兩側找個相對好施工的山體生生的往前挖40公里。
輸水隧道開挖以后又面臨著隧洞遠距離通風的世界性難題,由于隧洞還未挖通里面空氣無法對流,很容易造成煙霧、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堆積在里面,危害施工人員身體健康。后來聰明的工程師們利用建設風站和專門供風站使用的變電站,解決了這個難題。
當然打通秦嶺光憑借人工還是不行的,所以在這次輸水隧道工程中,引進了國產首臺大直徑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這種盾構機重量相當于4兩高鐵列車,工作效率非常高,最快的速度每月可以前進1000米。
秦嶺施工以來經歷了多次的洞內涌水和塌方,沒有人員傷亡,并且整個工程即將竣工。按照之前的輸水計劃,等該工程全部開通后,關中的西安市民就能喝上漢江水了,是真正意義的造福關中千萬百姓。
這個了不起的中國超級工程,在未來不僅能夠讓千家萬戶飲上漢江水,還能成為秦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一睹風采。南水北調中線的穿黃工程已經成為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即孤柏渡飛黃旅游區,每年都會有很多游客前來感受這里的無限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