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根”的教育管理者
□ 張 元
相聚在千里之外的陜西師范大學,閉關于教師搖籃,在培訓中,經歷了“讀書(個體)——引領(專家)——反思(自我)”過程。在這次的培訓過程,有國學經典與領導力,管理者應該具備一定的國學素養,以此來引領團隊向前發展;“瘋子”老師讓我們感受了不一樣的課堂,“瘋”需要底氣、“瘋”需要智慧、“瘋”更需要對受教育者一種理性而深刻的思考,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教學風格;分享了雁塔路小學胡校長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歷程,每一次的成長,就是一次歷練,鳳凰涅槃的重生前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堅持;文化是一個單位、一個地方在傳承和創新中凝聚而成的,顯性為物化于行,隱性為內化于心的一份共識,商子秦老師深刻分析了地域文化的發展歷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感悟”。讀書、行路、指路、感悟都應成為管理者行進的一條有效路徑,也應該成為自我發展的根基和動力。作為一名管理者需有“根”的思想,只有有了“根”的健碩,才可能有枝葉的繁茂。而作為教育而言的“根”,也許就是指向管理者的自我修行之土、學校發展之源、學生成長之枝葉。
學校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經歷的重要階段。有人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其實對于學校的教育而言,除了硬件設備外,校長、教師和學生則是學校發展中重要的三個維度。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管理者,是學校發展的設計者,更是師生成長中的引領者。校長是學校發展之魂,而這個魂理解為“根”,例如雁塔路小學的胡校長作的《做有根的學校文化建設》專題報告,以學校的文化建設為統攬,以其對教育的執著、堅守以及不斷總結與反思中引領著她的團隊,讓名不經傳的城中村的一所小學逐漸壯大起來,創造了一個個學校發展的奇跡,這可能就是她把對教育的熱愛傾注于學校的管理之中,這腔熱情和不懈的追求就是教育管理者的“根”之所在。
教師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重要元素,有了優秀的教師團隊,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也才有可能打造出優質而有品位的學校。有人說,一個好校長一定是一位好老師,校長只有深入教師中去才能更清晰地發現并認可他們的閃光點。這樣,才能點燃老師們更高的工作激情,時刻想他人之想。例如在一些重要的節日點上開展一些慶祝活動,讓老師們感受到學校的關愛。再例如,在教師退休時開展歡送活動,讓為學校教育辛勤付出的老教師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也讓其他的老師們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其實幸福是一種心態,它源自內心的感化,通過種種人性化的活動,教師們可以更好地立足于三尺講臺,充分利用教師的職業素養樂此不疲地奉獻自己。
學生是檢驗一所學校的重要標尺。作為小學階段而言,經歷著從單純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又指向了核心素養。而核心素養簡言之就是關鍵的能力和必備的品格,在這個情況下,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如何去引領學校的發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個人素養,更要帶領著團隊前行,讓學生們在小學的六年中學有所獲,習有所得。
學習是一次充電的過程,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是所見、所聞、所思卻彌留很久。學習是一次思維碰撞的過程,用不同的視角,在不同的地域獲得相同的答案,那就是有“根”的教育,這樣才會行進致遠。管理者所肩負的就是引領團隊,讓每個孩子走在“通往完美人生的路上”。
教育只有起點,我們一直在努力!
(作者系陳師中心小學校長)
鏈接: 漣水新聞網新版 漣水日報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