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地區,由于熱帶氣候、山地地形等原因,交通不便,一直是支離破碎狀的,東南亞和印度東北部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復雜的地區之一。
換一個視角來看。緬甸主體民族緬人的政權,自己都是很晚才獲得出??诘?。
緬甸本身,上千年來,一直是大致以卑謬為分界,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上緬甸和下緬甸的差異不比中國長江南北的差異小。上緬甸是相對干燥的河谷地帶,主體民族是緬人,在山區還有撣人(傣族),下緬甸即伊洛瓦底江和錫當河三角洲以及德林達依海岸,古代主體民族是孟人。古代的下緬甸沼澤密布,開發難度大,人口只有上緬甸的20%-30%,和今天的格局完全反過來。
到了16世紀,緬甸東吁王朝的雄主莽瑞體和莽應龍,靠懷柔孟人貴族,遷都下緬甸的勃固,一度對下緬甸實行了較有力的統治。在大航海時代的背景下,遷都勃固的另一大原因是和為了葡萄牙人更好的做生意、買軍火、招攬雇傭軍。莽應龍之子莽應里死后,東吁王朝由于窮兵黷武盛極而衰,差不多對應中國的明末清初,緬人政權的重心又重新回到了上緬甸河谷,對下緬甸基本上采取羈縻統治。
18世紀中期,孟人起兵推翻了東吁王朝,但是孟人畢竟人數少,根基不穩,上緬甸的緬人很快就在雍籍牙的統帥下擺脫了孟人的統治,然后再攻占下緬甸。孟人要么被屠殺要么被同化(孟人本身也是和緬人一樣尊奉南傳佛教),再加上后來緬人大舉南遷,只有薩爾溫江下游地區的孟人沒有被同化,于是逐漸形成今天的格局。
在緬甸西海岸的阿拉干邦,阿拉干王國一度臣服于蒲甘王朝,但是蒲甘王朝被元朝滅亡以后又重新獨立,直到18世紀后期才被雍籍牙王朝征服,首次納入緬甸的版圖,第一次英緬戰爭后割讓給了英國,在緬甸全部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后,這里也歸英屬緬甸管轄,而且阿拉干也是尊奉南傳佛教的。
這兩塊地方,納入緬人的統治,其實歷史也并沒有多久,只是大家都尊奉南傳佛教,相比信奉基督教、反政府游擊隊活躍的克倫邦,以及歷史上一直保留著土司制度而且反政府武裝同樣活躍的克欽邦、撣邦相比,看上去分裂勢力不是那么的明顯。尤其是阿拉干邦有很多羅興亞人,自然要堅決站在緬甸中央政府一邊。
雍籍牙王朝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緬甸的疆域,還占領了今天印度的曼尼普爾和阿薩姆。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全盛時期的緬甸雍籍牙王朝和大英帝國硬碰硬打了一仗,最終慘敗,60年后,整個緬甸被英國征服。
立足于上緬甸河谷的緬人政權,在古代對于其他地區擁有2-3倍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優勢,而且極度貪婪好戰,對于下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阿拉干海岸尚且鞭長莫及,何況遠在昆明、大理的漢人,其決策中樞更是遠在華北。在這個方向獲得出??趯嵲谑请y度太大。
直到今天,緬甸本部仍然沒有通往印度和阿拉干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