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夏季到了,牧人們開始從過了一冬一春的冬營地搬往夏營地了,搬到夏營地是為了換草場,也就是讓冬營地草場的草長高長好,以備秋天打草,為冬天羊群回來過冬準備足夠的草料,還有就是到夏營地能更好的給羊抓膘。牧人們就這樣每年初夏搬往夏營地;趕著羊群,拉著拆下來的蒙古包,帶著牧羊狗上路了。
以前牧人們都是趕著勒勒車搬遷,長長的一串,一個接著一個,統稱叫勒勒車,其實,各有各的名字,打頭的車叫“哈瑪”,就像電影里看到的滿族人的篷車一樣,一般老人小孩和女人坐在里面,由較有經驗的女人趕著,滿族人的篷車是用馬拉的,蒙古人的“哈瑪”是用牛拉的。其后跟著的車叫“胡烈”,就是鐵皮包木頭做的大箱子,放糧食和奶制品,肉干等食物,一般人家有兩到三個,裝衣物和被褥等用。再其后就是裝蒙古包的車,有兩到三個。最后是裝干牛糞羊糞的車(搬遷途中用來生火做飯的燃料),這種車叫“興格勒格”。(在平板車上用木板圍起來的斗車)。這么多形狀各異的車,前后連在一起慢悠悠的在無邊的草原上行進,遠看就像一節節列車,所以人們管它叫草原列車。
現在,牧人們不用勒勒車了,改用拖拉機和”半截子了”,就這樣,從冬營地到夏營地也得途中住一宿,累的狗狗們都上了車了。牧人們就更幸苦了。
途中生火做飯就是女人們的事了,男人們可以休息一下。只能休息一個做飯吃飯的工夫,吃完簡單的飯還要趕路。牧人們說,途中能吃上簡單的飯就感謝老天爺了,如果遇刮風天氣,那就是餓死也不能生火做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說一點點火星就能把草原燒光吧,所以牧人的防火意識特別強,沒有人強調,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像這樣能坐下來安靜的吃飯的光景也不多見。
經過兩天的勞頓,終于到達目的地了。男人們開始搭羊圈,搭蒙古包,女人們收拾家什,羊群也在夕陽下趕到了。
美麗的夏營地——莫爾格勒。那里水草豐美,景色宜人。那里是天然大氧吧,是上蒼賜給牧人的天堂。牧人們世世代代趕著羊群,不辭辛勞遷徙到這里,享用著上蒼賜予他們的山、水、草、木。大草原養育著世代牧人,大草原是牧人的魂!是牧人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