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房產11月10日訊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擇校而居。隨著優質教育資源競爭越來越激烈,教育配套成了買房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靠近名校、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樓盤,受到眾多購房者青睞。不少家長砸重金購置學區房就是為讓孩子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愿成為推動學區房熱銷的背后力量。對于眾多置業者而言,學區房猶如鏡中花水中月,你看不見也摸不著,可不要到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散盡錢財最終孩子仍進不了名校。基于此,我們為大家梳理出開發商忽悠的慣用招數,為置業者提供參考。
招數一 “住名宅,上名校”
將樓盤與名校“捆綁銷售”是開發商常用的招數之一,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更加青睞擁有教育資源的樓盤項目。據權威機構數據顯示,成都學區房與非學區房均價相差達7000元/平米,在北京這一差距更是擴大到了12000元/平米。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有不少家長遭遇了“偽學區房”。所謂“偽學區房”是指距離名校近卻進不了名校的樓盤。
買了好房不代表能上名校 小心買到偽學區房
攻略:“近”名校并非“進”名校。實際上,學區房并不是以距離學校的遠近來衡量的,而是指能提供學位的樓盤。家長遇到此類宣傳,一定要去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考察一番。若學校已建好,應先到學校咨詢,看與開發商所言是否一致;若學校還未建成,可讓開發商出示與學校所簽訂的協議。
招數二 宣稱“簽約名校”,實則空口白談
因為現在大多數人都是買期房,能看到的只是經開發商美化后的樓盤沙盤,所能獲取的信息大都來源于置業顧問,實際的情況往往很難知曉。學校可能會因規劃調整、生源人數影響等來調整招生區域,樓盤所謂的絕對地理優勢是不存在的。有些樓盤在上一年有學位,下一年或許就沒了。前段時間鬧得很火熱的杭州下沙寶龍城市廣場“文海學區”消失事件,不少購房者在收房時發現,說好的名校學區不見了蹤影。
小心簽約名校成空談
攻略:不少樓盤在簽約時,是不會把送學位寫進購房合同,所以會有一些開發商鉆法律空洞,只是給購房者口頭承諾。提醒購房者在簽約時,可以讓開發商將買房送學位寫進購房合同,口頭承諾難受法律保護。
招數三 “住這里 上清華北大不是夢”
某些開發商打出“簽約百年老校”的廣告,號稱與xx百年老校已簽約,一般人很難就讀該校,但是現在只要購買這里的樓盤,孩子便可入讀。讓孩子進入名校是家長們的頭等大事,更遑論“百年名校”對家長的吸引了。不少家長在購買該樓盤之后紛紛竊喜,暢想著將來孩子入讀百年老校,順利考入清華北大的情景。而實際上簽約的百年老校,其實是名校的分校,甚至只是分校的分部,無論從師資力量、配套設施、社會口碑、學習氛圍都與本部有差別。
分校≠本校
攻略:開發商在宣傳上回避“分校”、“分部”等重要信息,造成購房者被錯誤引導。遇到此類情況,購房者應謹慎核實,再三確認。
招數四 承諾立即入學 實際名校還在規劃中
“買房即獲入學通行證”,所有的開發商在宣傳項目時,都卯足力地突出項目周邊的資源配套優勢,尤其是將學校資源當做項目的標志性特色來宣傳,并且承諾買房后可立即入學。然而,政府的城市規劃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因城區改造、新樓盤建設、學校變化等因素,規劃每年可能都會有些微調,今年該小區劃入了名校范圍,明年則可能被劃入其他學校范圍。
規劃中的學校
攻略:對于這類充滿變數的事情,開發商并不會明確地向購房者表示。所以很容易會出現已入住幾年,孩子也到入學年齡,但是說好的學校卻依舊沒有蹤影的情況。遇此類情況,購房者一定要向開發商核實學校建好和開學的時間。
招數五 學位可以一直使用
理論上在該學校所規劃的學區房內購買房產,是一定能進入目標學校的。但需注意的是,學位不僅有年限限制,還有數量限制。這種學位并不一定滿足所有業主的子女,因學位名額有限,那么就會出現先到先得的情況。甚至有可能,購房時該房源是有學位的,但幾年后子女入學時,該房源的學位已超出年限范圍從而導致的不能入學。
小心學位有變
攻略:建議購房前,首先要了解購置的房源是否滿足送學位的要求。同時,還得注意遷移戶口的問題,有的學校會要求入讀學校與房產證和戶口掛鉤。
采寫:鳳凰房產成都站 幸曉恵